1)直接的教育和专门的学习计划——这种方法相当于我国的讲授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成年人有直接教育儿童价值观的责任,并能通过教育使儿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提出核心的价值观念并提供学生直接学习这些价值观念的时间表和机会。这种方法的步骤主要有问题解决、合作学习、基于经验的设计、完成主题明确的任务、对如何使自己所学价值观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以及更多的价值观讲授等。有研究(Milhouse,1993;Francis,1990)证明,通过直接的教育和专门的学习计划,儿童在反对种族歧视、支持文化多样性、减少欺侮事件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2)课本及各种作品中故事的运用——文学作品、传记、诗歌等的学习被认为可以增加学生的道德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格品质的养成。有研究(Ellen wood&Ryan,1991)认为,故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对个体精神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科里帕瑞克(Kilpatrick,1992)曾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儿童人格品质发展的120本书的向导书系。古德海曼(Gooderham,1997)则探讨了榜样人物、故事中人物性格、社会背景对儿童性格和行为方面的影响。
3)集体礼拜——集体礼拜在欧美社会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形式,其作用也被许多研究者所认同。泰勒(1989,2000)在研究中认为,礼拜方案对学生的团体意识、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等行为有很大贡献。而且调查表明许多中小学也认为价值观教育常发生在集体礼拜活动中。(www.xing528.com)
4)哲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价值观教育的真正目的恐怕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通过教给学生讨论的技巧、概念分析和概念表达技术、案例的应用等来增强学生的推理和道德判断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帮助学生形成高级的批判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