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源
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安全工程中所谓的危险源,是指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或称事故致因因素。它指:系统、过程或设备可能造成的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危险物质;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个人作业的不安全行为或组织管理失误等。
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而离开事故就谈不上什么危险源。因而,危险源与事故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必须首先弄清事故及其发生规律。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导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的基本理论之一。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们对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通过分析各种能量释放可能造成的伤害,分析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人们进行危险源辨识、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1-1给出了不同类型能量可能造成的伤害类型及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表1-1 能量类型与伤害
为了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危险源,需要厘清一下几个概念。
危险性:危险性是某种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危险、有害因素: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是普遍存在的,人们之所以感觉安全是因为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均在人们的控制之中。当危险、有害因素失去控制,人们就会感到危险的存在甚至受到伤害。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能量和危害物质的存在。产生危险的实质是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或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危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危险源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前提,在通常状况下,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控制预防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当安全措施出现薄弱环节或漏洞时,就易形成隐患,而隐患的存在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系统安全
做好危险源辨识的前提是理解系统安全的理念。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包含以下全新安全观念。
1.没有绝对安全
系统安全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工厂、一栋建筑、一条运输线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但是却不能保证永远不发生事故。“零事故”只能是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使事故发生率逐渐减少而趋近于零,却永远不能真正达到事故为零。
在系统安全中,认定某生产、生活过程“安全”是指该过程发生事故的概率较低,或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损失较小,可以被接受。(www.xing528.com)
系统安全追求的目标是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这一限度就是人们用来判别安全与危险的基准。
2.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系统安全要求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订并执行安全规划,进行系统安全工作,并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停止使用。
3.危险源及危险性
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在危险源控制方面,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危险性;即使认识了现有危险源,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对于已经认识了的危险源,限于资金、技术、人员等因素,要想完全控制危险源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系统安全的目标是努力控制危险源,把后果严重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或者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少。
4.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可靠性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许多情况下,系统的不可靠会导致系统的不安全。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不仅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实现,且常常会导致事故。例如,建筑中安装的火灾探测系统有可能出现误报,误报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消防联动系统启动灭火,造成建筑内设备财产损失和妨碍正常工作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经常误报使得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从而在出现火灾时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
提高系统安全性,应从提高系统可靠性着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则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者着眼点不同,但在防止故障发生这一点上,实现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致的。在许多情况下,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大规模系统的特点,人们提出了利用系统安全工程学的思路来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分析、危险源控制等基本内容:
(1)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这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
(2)危险性评价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它包括对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两方面的问题;
(3)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工作,危险源控制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三项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交叉、紧密结合的,贯穿整个系统的使用期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