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以太网概述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以太网概述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太网是局域网中应用最多、使用最普遍的网络结构。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83年,Novell根据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规范发布Novell专用以太网帧格式,被称为802.3原始帧格式。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以太网概述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的拓扑结构有以太网令牌环网和FDDI网等多种,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至今仍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太网是局域网中应用最多、使用最普遍的网络结构。1973年Xerox(施乐)开发出以设备互连技术为核心的“以太网(Ethernet)”新型网络,并采用总线竞争式的介质访问方法(源于夏威夷大学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ALOHA网络)。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10Base以太网

1979年,Xerox与DEC、Intel共同起草了10Mbit/s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称为DIX(Digital、Intel、Xerox)规范DIX l.0。

1980年IEEE成立专门负责制订局域网标准的IEEE 802委员会,研究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统称IEEE 802标准。其中,IEEE 802.3是基于总线型局域网的标准规范。

1983年,Novell根据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规范发布Novell专用以太网帧格式,被称为802.3原始帧格式(802.3raw)。

1984~1985年,IEEE 802委员会公布了5项标准,即IEEE 802.1~IEEE 802.5。其中,有两种802.3帧格式,802.3 SAP和802.3 SNAP。

随后,802标准被ISO修订并作为国际标准ISO 8802。尽管局域网的各种标准在内容上有不少区别,但其主要的技术实现方法相近。

2.以太网地址

为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要给每台主机的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分配唯一通信地址,即以太网地址或称网卡物理地址、MAC地址。

IEEE负责为网络适配器厂商分配以太网地址块,各厂商为自己生产的每块网卡分配唯一以太网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其以太网地址就已烧录到网卡中,固定且不能改变。

以太网地址长度为48bit,共6B,如图3-1所示。其中,前3字节为IEEE分配的厂商代码,后3字节为网卡编号。

3.LLC子层与MAC子层

978-7-111-43162-6-Chapter03-1.jpg(www.xing528.com)

图3-1 以太网MAC地址构成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功能相对简单,因只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结点可靠地传输到相邻结点。但局域网中,多个结点共享传输介质,必须有某种机制决定下一时刻,哪个设备占用传输介质传送数据。因此,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要有介质访问控制的功能。为此,将数据链路层又划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 Line Control)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其中,LLC子层负责向其上层提供服务,MAC子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与卸装、帧的寻址与识别、帧的接收与发送、链路的管理和帧的差错控制等。子层的存在屏蔽了不同物理链路种类的差异性。

4.以太网介质访问方法

以太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技术CSMA/CD(Carrier Sense with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作为控制介质(总线)访问的技术。

(1)载波侦听与多路访问

以太网中每结点发送消息前,使用接收器收听总线上有无其他结点正在发送消息,该过程称“载波侦听”;同时有多个结点侦听总线是否空闲或发送数据,称“多路访问”。CSMA是减少冲突的主要方法。以太网数据传输采用同步曼彻斯特编码,每位比特信息都会有电平变化。在检测时,若总线电平无变化,说明总线空闲,此时没有其他结点发送消息;若总线电平有变化,说明总线正被某结点使用。因载波侦听是在发送消息前进行,所以称“讲前先听”。

(2)冲突检测

冲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点同时发现总线空闲,同时向总线发送消息;另一种是由于总线有一定长度,信号传送会有一定的时延,当一个结点在发送消息时,而另一个结点检测到这个消息载波将有一段延迟的时间(如在9.6ms的时间之内没有检测到载波,表明介质处于空闲状态,结点才可发送一帧数据),实际上有可能总线已被其他结点使用,即总线并非真正空闲。因此,即使利用载波检测,发生冲突也不可避免。因此,如何检测已发生的冲突是重要问题,必须解决。冲突检测基本思想是结点一边将数据发送给总线,一边从总线上接收,并将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两者一致,说明无冲突发生,否则就可判定发生了冲突。各个结点通过其设置的冲突检测器,当冲突发生后,检测到冲突的结点会发送“冲突增强”信号(32bit)的“1”,通知介质与某结点发生了冲突,并停止发送数据,然后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去检测总线。为了尽量减少冲突,各结点延迟时间采用“随机数”控制的办法,获得延迟时间最小的那个结点先抢占总线。如再次发生冲突则重复该办法进行处理,总有一次会“抢占”成功。这种延迟竞争抢占总线的方法称“冲突控制算法”或“延迟退避算法”。由于冲突检测是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利用接收器接收并进行比较,所以也通俗地称为“边讲边听”。如图3-2所示。

978-7-111-43162-6-Chapter03-2.jpg

图3-2 以太网冲突检测算法

(3)CSMA/CD

CSMA/CD包含两方面内容,即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和冲突检测(CD)。在总线型局域网中,当某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要侦听总线有无其他结点正在发送数据,若无则立即发送;如总线正忙,则等待直到总线空闲时再发送数据,并在发送数据时进行冲突检测,一旦发现冲突,立刻停止发送,等待冲突结束,再进行CSMA/CD,直到将数据成功发送出去。该方法可概括为:讲前先听、边讲边听、冲突停止、随机延迟重发。

以太网中任何结点发送数据都要通过CSMA/CD方法争到总线使用权,从准备发送到成功发送这一段发送等待延迟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以太网所使用的CSMA/CD方法定义为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它主要用于总线型和树形拓扑结构的网络,即符合IEEE802.3标准的网络。随以太网上结点数量增加,冲突量也随之增加,整个网段有效带宽将随之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