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ISA研究揭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PISA研究揭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研究问题解决,首先要对“问题”这一概念进行解读。[3]也就是说,杜威认为,问题就是思维开始阶段的困惑的、困难或混乱的情境。[6]图2-1“问题”示意图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常问题解决研究领域的“问题”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图2-1中,初始状态用实线来框定,表明初始状态时当前已知的,尽管其中可能存在描述不清晰,问题条件潜在的情况。

PISA研究揭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要研究问题解决,首先要对“问题”这一概念进行解读。通常来说,“问题解决”这一术语翻译自英文“Problem Solving”。《牛津高阶词典》中“Problem(问题)”的释义有两条:Things that is difficult to deal with or understand,即难以处理的事情,难以了解的事物,难题;Question to be answered or solved,即(待答复或待解决的)问题。[1]再来看汉语中对“问题”一词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问题”词条包括四个含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意外。[2]可见,在汉语语境下,“问题”一词用法更为灵活,含义也更多样。而且英文含义与我们通常在教育领域讨论的“问题”更为一致。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在其反省思维分析中指出“思维开始于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这种情境可称为“反省前(Pre-reflective)的情境”,这种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3]也就是说,杜威认为,问题就是思维开始阶段的困惑的、困难或混乱的情境。斯金纳指出:“当某种条件会成为具有诱惑力,而当事者缺少产生那种条件的反应时,该人便有了问题。”[4]心理学家邓克尔(K.Dunker)指出:“一个问题产生于一个活着的人,他有一个目标,但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时。每当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行动从一种情境达到另一种需要的情境时,就要求助于思考……这种思考的任务是设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其从当前的情境达到需要的情境。”[5]基于邓克尔的看法,心理学家罗伯逊(S.I.Roberston)认为问题的显著特征是存在着一个你想达到的“目标”,而且你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目标。[6]

(www.xing528.com)

图2-1 “问题”示意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常问题解决研究领域的“问题”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见图2-1)。首先是一种初始的情境状态,该状态可能可以被清晰感知或表述,也可能是杂乱无序或潜隐的。其次是存在一个心理上或认知上的最终状态,这一状态并不真实存在,它可以是明确界定的描述,也可以仅仅是模糊的想法。问题的第三个要素是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之间并不明朗的转变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人提出,直接用已有知识来处理的情境,即那些只要用记忆过程就能处理的情境,不能称为问题情境。[7]例如对于像“1+1=?”的问题,几乎人人不假思索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已经可以自动化解决的不属于问题解决领域所探讨的“问题”。图2-1中,初始状态用实线来框定,表明初始状态时当前已知的,尽管其中可能存在描述不清晰,问题条件潜在的情况。最终状态是用虚线框定的,表明这一状态并不真实存在,或者说它存在于人们的预期或想象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之间由“不明朗的转变过程”相连接,并指向“最终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