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1]这句名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甚至连它出自培根的哪部著作人们都不再深究。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知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当我们考查人类知识的来源时就会发现,人类的知识获得首先从“问题”开始。例如,我们感到饥饿时需要去获得食物,遇到危险时需要寻找庇护。人们经过智力和体力的运作,最终使问题获得以解决,并形成“问题如何解决”的经验,这种关于问题如何解决的经验就是知识最基本的要素。在此基础上,众多经验的分析和归纳抽象成为概念体系,最终形成不同领域的人类知识体系,用于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问题解决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知识的核心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积累的丰富,口耳相传、手手相授等方式逐渐被专门的学校教育所代替,学校承担起“传递知识”的重任。然而,学校应该向下一代传递什么知识呢?从古希腊的“七艺”、中国古代的“六艺”,到近代以来的“读、写、算”基本技能,再到现代学校主要学科门类,学校教育的内容不断变化,也不断引起“什么知识最重要”的争论。直到今天,这仍是教育领域中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然而,学校教育的内容总是与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培养未来社会成员——密切相关。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人类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和扩张。新的知识不断出现,人们发现,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首先,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学校传授的知识很快就变成旧知识,而学生要适应社会就必需不断地学习。其次,知识的获得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容易。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学家、研究者和教师都希望找到一种稳定内容,依靠这种内容,受教育者可以终其一生不断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2]
(www.xing528.com)
图1-1 1960~1998年美国劳动力市场常规和非常规性工作任务的变动
Author、Levy和Muranne(2003)[3]通过研究美国1960~1998年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不同技能需求的变化(见图1-1),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常规性手工技能、常规性的认知技能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而非常规性的人际交流技能、非常规性的分析技能工作任务均出现大幅上升。Author和Price(2013)[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分析推进到2009年,结果表明,相同的趋势仍在继续,也就是说,对非常规性的人际交流技能、分析技能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但对常规性的手工和认知技能的需求在持续降低。这种劳动者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不能仅仅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按照常规方式来完成工作,而需要主动地分析情境,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提高对新情境的应变能力。
通过对这种时代变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面向未来社会的教育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和常规技能,并期望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应对成人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挑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应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方法,在陌生情境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单纯地掌握知识和常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更需要个体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人际互动能力,也是21世纪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