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支配地位,“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使学习有了兴趣。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一)作文兴趣来自学生激情
激情,即激动的情绪。学生有表达的激情,作文就会写好,所谓“不吐不快”,就指这种激情。学生激情从何而来?来源于对所写事物的感情和认识。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能激发浓厚兴趣的、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而必须提高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认识来源于生活,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没有所见所闻,哪来认识,哪来感想?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对直接与间接生活中接触的众多事物加以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事物,就会产生作文的激情。具体地说,有了生活,又认识了生活,就有了作文材料,并对所写的事物有感情。写作兴趣就在于此,这是作文兴趣的源泉。
(二)重视学生作文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这段话的意思是:儿童都有一种好表现的心理。如果教师重视他们作文的价值,让他们这种心理得到满足,作文的兴趣会大增,这又是作文兴趣的另一源泉。
当然,这源泉是建立在前一源泉基础上的,没有生活和认识,不会写成作文,写好作文,其实现作文价值的教学手段就难以施展。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作文的价值;有如下几种手段:
1.佳作欣赏评析。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在课堂上宣读,师生共同的评析、欣赏,既鼓励了作者本人,又带动了全班学生。
2.展览交流。一段时间后,集中班内较好的作文和进步显著的学生作文,予以展览。
3.组织竞赛。适当地组织校、班内作文比赛,发些奖品。
4.编小报。每学期搞几次编小报活动,或过一段时间就选择优秀作文或专题作文,以小队或个人形式展示交流,并可组织作文竞赛。
5.实际运用。对应用文体的训练,可与生活实际结合,如写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表扬信、挑战信。还有轮流当小记者,为大队报、广播站写稿,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趣。
6.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相互修改讲评作文。学生会从每一项修改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从而产生成就感,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7.推荐发表。对优秀作文,教师花点精力,写上简评,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要有意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竞赛,争取获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发表作文,在他一生的成长上,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www.xing528.com)
(三)讲究命题与指导艺术
命题作文,在当前仍是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因为作文有考查的性质,有学习表达技能的要求,所以,必须用命题作文来达到这个要求。一味强调顺应学生生活经历,提倡自由作文,就难以考查,难以培养能力。如果我们改进陈旧的、呆板的命题方法,讲究一定的指导艺术,是可以提升学生命题作文兴趣的。
1.命题与指导要有机结合
要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把命题与指导巧妙地结合起来。
(1)题目有趣。小学生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作文题目能给学生以新奇感受,就能激起他们的乐趣,产生乐于学习的效应。例如《给爸爸妈妈打分》等题目便是。
(2)指导方法有趣。题目前或后的指导,可采用多种方法,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用音乐、音响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情境;或用表演小品、画面、录像展现写作情境;用实物的直观、实验的动用操作,也可以激起学生兴趣。
(3)指导语言生动。每次作文训练,教师的指导语言要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想写和乐写作文。
2.重视命题的求实性
要改变命题上的随心所欲,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做到所命的题目学生都有内容写。如《对爸爸(妈妈)说说委屈》《一次没被人发现的错误》等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3.命题形式要多样化
除了命题作文外,还有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扩写,续写,改写,即兴说写,画面配文,观察作文,童话作文,科幻作文等。形式多样,学生就会有新奇感,容易产生兴趣。
另外,要把累叠训练的命题改得亲切点。我们要把小学生经常接触的题目,加以“形异质同”的变化。因为同题的累叠训练,必然会造成兴奋感压抑,产生疲劳,适当变化一下,学生会感到亲切。如《我的家乡》作文题,可变化为《家乡在腾飞》《家乡新貌》《月是家乡明》《请到我的家乡来》。
同时,要善于把先入为主、受定式干扰的命题变“活”点。有些作文题,学生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干扰,跳不出定式的圈子,不是感到“没啥写”,就是写滥俗的内容。变“活”是指变得灵活。如《写一下熟悉的人》,可把“熟悉”改为( ),让学生自己按各自情况选择为敬佩、陌生、可亲、尊老爱幼、正直、助人为乐等。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写人物的特点,自行命题或加上小标题。这样题目就会“活”一点,学生选择余地大,兴趣也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