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名:心理学规律:从动机走向目的提升写作能力

书名:心理学规律:从动机走向目的提升写作能力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昂捷夫认为,动机和目的是经常不相符合的。因此列昂捷夫指出:“实现活动的那些动作是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目的的。”“动作与目的相关联,操作与条件相关联。”列昂捷夫十分赞赏这种改变活动结构,使儿童产生动机和兴趣的做法。不仅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要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安排作文训练的步骤也要符合这一规律。

书名:心理学规律:从动机走向目的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应以句子训练作为重点,中年级应以段落训练作为重点,高年级则应以篇章训练作为重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少教师不懂得应通过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去达到这些训练目的,因而在低年级单纯地进行句子要素和句子类型训练,在中年级单纯地进行段型的训练,结果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作文的心理。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创立的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列昂捷夫的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活动”“动作”和“操作”。

所谓活动不是指任何一种过程,而是指这样的过程:它所指向的东西(对象)始终就是激励主体从事这一项活动的东西(即活动的动机)。“活动的对象是活动的真正的动机”,“活动的概念必须同动机的概念相联系”,“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所谓动作是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把服从关于应达成结果的观念的那种过程,即服从自觉目的的过程,叫作动作。正如动机的概念是与活动的概念相关联着的那样,目的的概念是与动作这一概念相关联着的”。

列昂捷夫认为,动机和目的是经常不相符合的。例如,人的活动是由食物所激励的,食物就是这一活动的动机。但是,为了满足对食物的需要,人必须完成一些不是直接指向取得食物的动作。例如,这个人的目的是制造捕猎工具;不论他后来自己使用他所制造的工具,或是他转给别人并取得一部分共同捕获物——在这两种情况下,激励他进行活动的东西和他的动作所指向的东西彼此是不相符合的。

因此列昂捷夫指出:“实现活动的那些动作是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目的的。”动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方面(应当达到的目的),二是操作方面(及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的)。所谓操作,就是实现动作的方式。“动作与目的相关联,操作与条件相关联。”根据列昂捷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要把小学作文训练变成一项真正的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就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成篇的文章。

大家知道,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其动机是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社会交际,包括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对别人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等。虽然词、句子、句群和篇章都是语言表达的单位,但是能够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

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在小学低、中年级必须变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为篇章训练。学生写成篇文章的活动,又包含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动作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动作。每个动作,又包含着一系列的操作,如前者包含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操作,后者包含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操作。当教师让儿童学写完整的文章时,作文活动中的各种操作都被激励起来,自发地进行着。但是其中有些操作立即遇到了困难,甚至停止进行。(www.xing528.com)

例如低年级的儿童句子写不通顺,或者不会给文章打标点符号,中年级的儿童不会根据内容组织适当的句群。即使是这样,这些操作仍然保持着动作的水平,即它们是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目的的。由于儿童具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这些操作,所以当他们经过多次写文章的实践和教师的帮助,就能用比传统教学快得多的速度去学会这些操作。

必须指出,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并没有改变教学大纲对低、中年级的要求。低、中年级的篇章训练,是指让学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系统的篇章结构知识,这和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是不同的。这样做,是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个心理学的规律,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具体地说,首先必须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评讲时分别以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体会到写完整、通顺、前后连贯的句子和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的文章,能增强表达效果,十分必要。

由上述可见,确定小学作文训练形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从局部着手进行训练的方法,这是先指出目的,然后再在动机上去证实这个目的方面的行动。科学的方法则是从整体着手进行训练,即要先形成动机,然后由动机的激励而指向动作的目的。列昂捷夫十分赞赏这种改变活动结构,使儿童产生动机和兴趣的做法。他说:“要使某种东西使人感兴趣”,就是要:①使一定的动机发生积极作用或重新形成一定的动机;②把相应的目的变为探求未知的动机,换句话说,要激起兴趣,用不着先指出目的,然后再在动机上去证实这个目的方面的行动。而相反,要形成动机、以后使有可能在这种或那种物体内容中找出目的(通常是中间的与间接的目的)。不仅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要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安排作文训练的步骤也要符合这一规律。传统的作文训练课一般这样组织:教师先宣布作文题目,并板书作文要求。例如写“记一件偶然发生的事”,写作要求是:①题材必须紧扣“偶然”这个关键词,中心思想要具体明确;②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③内容具体;④句子要通顺,不写错别字。然后让学生逐条议论作文要求,并说一些诸如“要认真观察周围生活”,“要下苦功学习语言”等大道理教育学生端正作文态度,接着就让学生书面习作。

这种教学过程不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无法激发他们作文兴趣,只能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科学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教师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