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写作教学基础研究与能力提升实践

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写作教学基础研究与能力提升实践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种趋势是根据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也尽量考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拟相对独立的作文训练序列。烟台市的同志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二)作文素描训练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等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相对“三步训练”来说是个进步。

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写作教学基础研究与能力提升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态势以及对小学语文科教学目的任务的认识,分别在1950年、1956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78年、1987年编写过统一的小学语文教材。应该说,1978年和1987年编写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两套教材。它们的特点是以阅读训练作为主线,将教材分为四类课文(讲读课文、半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习作例文)。它们把阅读分解成若干个重点训练项目,使教学既有重点,又适当反复,呈现“螺旋式”的前进。这样的编排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符合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但是这两套教材所编排的习作例文,同阅读课文的关系不很密切,训练的要求比较笼统,序列不够清楚,练习的数量又比较少。

因此,从1978年起,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大家都把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序列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纷纷编出各自的作文教材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已经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这个研究表现为两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要求具体化,变成序列训练的计划。例如有人认为小学五年制的作文教学的程序可以分三段:①作文起步阶段,包括一、二年级,以说完整的话、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为主;②作文过渡阶段,在三年级,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能写段话,叙述一件事;③作文综合阶段,包括四、五年级,综合进行记叙文训练,同时注意从模仿向独立写作提高。第二种趋势是根据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也尽量考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拟相对独立的作文训练序列。在这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已经自成体系,并对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主要有下述五个:

(一)作文分步训练

197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同志率先总结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著文《作文训练三步走》。他把小学作文训练概括为“三步”:第一步,口语训练(一年级);第二步,写话训练(二年级);第三步,作文训练(三至六年级)。

可是山东省烟台市的李昌斌、马兆铭等同志认为,这“第三步”训练横跨三、四、五、六这四个年级,阶段性不明确,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过渡的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应单独作为个训练阶段,可以叫作“片段训练”(或叫“过渡训练”)。这样,“三步走”就成为“四步走”了。

烟台市的同志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按其过程来说,可分四步走,即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段训练、篇章训练,这就是作文训练的阶段。各个阶段有各不相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具体任务。例如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而语言方面的训练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条:观察、阅读、写作。观察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二者的综合运用,“有物”和“有序”的有机结合。这样,他们对于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设想可概括成“一个中心两条线”。一个中心是: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相结合。两条线是:一条纵线四步走”;一条横线——观察、阅读、作文三结合。这两线围绕一个中心,穿插结合,交织成网,形成一个作文训练“流程图”。根据上述设想,从1979年起,烟台市的同志在全市进行大面积的实验,既订出了各个年级作文训练计划,编写了教材,又进行了理论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训练

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等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相对“三步训练”来说是个进步。可是通过三年级的片段训练,立刻让四年级学生独立地写命题作文,值得商榷。因为四年级开始进行简短记叙文的篇章训练,而要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还必须由老师“扶着”走一段路。也就是说,四年级(至少上学期)也应该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取名为“半独立的篇章训练”。因此,比较科学地说,小学作文应该分成五步训练,即一年级,口语训练;二年级,写话训练;三年级,片段训练;四年级,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其中三、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经过调查,上海的同志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他们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而创造了一种适用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素描训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素描的内容可以由简到繁地进行设计。三年级搞片段素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片段的各种基本结构以及相应的写作技能。四年级搞叙事素描,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基本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学会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为高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素描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段的演示作为内容,可以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这些内容又反映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们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并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仅帮助儿童解决文字表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

第三,观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参观访问记、观察日记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或校园内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而且它的内容比较单一,易于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想象、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当堂作文,当堂评讲,既使学生受到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训练,又可减轻师生的负担。因此它有助于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使小学生的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从1979年起,素描教学先在上海市部分学校试验,后来很快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黑龙江,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采用素描方法进行作文训练。1984年,吴立岗又在素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并拟定比较科学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他认为,一方面要研究作文能力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等各自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又要研究这几个训练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将几条线索综合成一条,确定小学作文训练总的序列和作文能力的最佳结构。

(三)作文分格训练

1980年下半年,东北农垦总局语文教育学会组织力量,在常青的“写作分格教学法”基础上编写了《中小学作文分格训》并进行相应的试验。东北农垦总局的同志认为事物都是复杂的整体,都是按一定规律逐步形成的。事物既然逐步形成,也可以逐步分解。例如篮球训练,先练传球、带球、投篮,后练进行防守的战略战术。同样作文教学也可以先进行分格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www.xing528.com)

作文分格训练是为命题作文综合练习准备好“预制件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指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相当于“单项训练”。具体地说,从说话、写话、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格”可以用公式表示,例如在对话训练中,动作格中有这样的公式:“人+动作+话”;“人+话+动作+表情格”也可以用图表表示,

分格训练,先从学习、辨析六个“零件”开始,即“声音(包括人类语言在内的客观世界的各种音响)、“动作”(指人或动物的动作)、“形态”(指事物的各种形态)、“味道”(除了自然味,还有生活、工作中的社会味)、“颜色”(除自然界各种颜色外,还有感情色彩)和“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进而逐步掌握五大格——写人格、记叙格、景物格、章法格、形式格。训练进程可按基本格→叠加格(例如:人+动作,人+外貌动作+话语)→强调格(即突出叠加格中某一基本格)→综合格(即人+事或人+动作+话语+思想等)的次序,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于作文训练“分格”进行,课堂教学程序也有相应的变动,一般教学步骤为:

①讲解。讲解格的定义、特点、公式、格例和注意事项。②议读。议读与本格有关的范文、词语,以议为主。③练习。内容包括看课内素描安排的景物或活动,看课外写生安排的某物或活动,再按作业要求进行半独立或独立写作,可在当堂完成。④讲评。师生共同讲评草稿,扣格讲评,以符合本格要求为准。⑤布置作业。

(四)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北京景山学校刘曼华等同志认为,集中识字促进小学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年来,该校的同志着重研究了集中识字教学中对所学汉字的灵活认读、灵活运用问题,加强了阅读训练,使二年级学生识2200—2400个汉字,掌握6000个常用词语,读完一二年级共180篇课文和大量的课外读物。此外,还通过抄书、造句、听写句子与段落、看图写话、写片段、写日记等练习,使绝大多数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能在教师辅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这样,就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打好了基础。那么,从三年级起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

景山学校的同志并不主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步训练或者分格训练,而是主张“先放后收”,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他们认为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三是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不瞎套,不硬挤,一开步就把路子走正。

因此,应该运用“放胆文”的形式进行训练,即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年级是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到四、五年级就要教会他们对文章“剪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具体地说,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作文训练的阶段,应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五年级是运用规律,提高作文水平的阶段,应使学生写出夹叙、夹议、夹抒情的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

如何完成各个年级的作文训练任务呢?必须读写结合。景山学校编写的语文课本,包括讲读课文、阅读材料、辅助材料和学生习作四种教材,有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单元练习和作文四种练习。这四种教材和四种练习组成了一个严密的读写训练体系。以三年级课本为例,每学期的讲读教材有80%(32篇)是名家名篇。熟读背诵这些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语感。课本中还选编了不少与讲读教材有密切联系的阅读教材,以及短小精悍、内容接近儿童生活的辅助教材。读这两种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至于课本中为数不少的(每学期16篇)学生作文,都是三年级学生学了名家名篇后,吸取了文章营养,并结合自己生活写出来的。

这些习作使学生看到,如何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从而在读、写结合上给广大学生做了示范。由此可见,景山学校认为“读”是基础,“读”带动“写”;“写”是灵活运用,既巩固“读”,又进一步促进“读”。“读”和“写”的结合,实质上是“学”和“用”的结合,是“吸收”和“表达”的结合。

目前各省都有一些学校使用景山学校的教材进行读写训练。从1958年以来,辽宁省锦州市教育学院和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坚持开展以集中识字为特征和基础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他们拟定了“五年制小学作文‘三步分段’训练”方案。其中第三步“书面作文训练”也是从放到收的训练,其训练重点是第一段放胆练笔,启蒙开篇(三上);第二段分项训练,系统提高(三下—四下);第三段综合训练,全面达标(五年级)。这个训练方案已被辽宁省和我国北方不少地区采用。

(五)读写综合的训练

如果说以上四个作文教学流派都主张小学语文学科分设“阅读”和“作文”两类课,那么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则主张把读和写紧密结合,取消通常的作文课。他经过长期的教学试验,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把作文知识和训练结合到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他按照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总结出七条读写对应规律,教给学生从读学写的方法。“读写对应”的具体做法是:

①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②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③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④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⑤从读学捕捉中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⑥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⑦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

这样,既抓读,又抓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丁有宽还根据对部编小学10册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的阅读和分析,侧重于文章思路和表达(描述),初步归纳出小学记叙文44个基本功(也称为“四十四法”),把它们作为阅读的钥匙作为作文的借鉴。

这四十四法是:叙事四法(按事件经过叙事,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移叙事,按事件经过结合时间顺序、地点转移交错叙事);状物五法(写一个场面,写一个景物,写一群建筑,写一个自然环境,写一个动物);写人八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综合描写,用一事表人,用几事表人,用几方面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四素——时、地、人、事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出问题开头,描写引入开头,抒发感情开头);结尾五法(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感情结尾,描写结尾);构段七法(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先点后面或先面后点,先记后抒或先抒后记,夹叙夹议,连续式或递进式,对比写法);写句群九法(连续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转折结构,并列结构,主从结构,点面结构,总分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造句一法(写一句“时”“地”“人”“事”四素俱全的话)。

教学时,丁有宽从学好整篇文章着眼,指导学生逐一模仿。学写这四十四个记叙文的“零部件”,练好基本功。从1983年起,丁有宽提出了“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设计,并付诸实践,力求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读写能力。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要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第二步(二年级):侧重练好九种句群。第三步(三年级):侧重练好七种构段法。第四步(四年级):侧重练好篇章。第一学期要求学生通过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第二学期要求学生能抓住特点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表现一个人和用几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结合进行开头五法、结尾五法、状物五法和写人八法的单项片段训练。第五步(五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

上面介绍了五种对全国各地产生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体系。此外,江苏南通李吉林、北京的王有声、湖北的张开勤、广西的马祚文、湖南的佘同生、南京的袁浩、陕西的查振坤、天津陈文彰、上海的高宗达和徐家良等同志,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各地也有不小的影响。总起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是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三是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操作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