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历代宅京记》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贡献

探索《历代宅京记》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贡献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上,从先秦至明清,古人对兴建都城非常重视,所以总结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经验,这些都被顾炎武辑録在《历代宅京记》中。《历代宅京记》辑录了历代大量宫室资料:据秦本纪记载,“文公元年,居西垂宫。”[35]兴建了很多“殿”、“阁”,这从《历代宅京记》所征引《辍耕录》资料可知大概。对此《历代宅京记》中所辑録资料也有说明。《历代宅京记》卷3—卷6,对中国历史上王朝在关中地区所建都城及其迁徙情况,辑録了大量资料。

探索《历代宅京记》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贡献

1.系统辑录建都资料

历史上,所有王朝和割据政权,包括各少数民族政权,都曾兴建过都城。历史上的各种建都,首先是根据各王朝和政权境内地理形势、战略地位、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选择都城地址,然后才是兴筑都城。在历史上,从先秦至明清,古人对兴建都城非常重视,所以总结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经验,这些都被顾炎武辑録在《历代宅京记》中。《历代宅京记》辑録《史记·刘敬传》曰:“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以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上疑未能决。及留侯(即张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33]从戍卒娄敬对刘邦的谏言可以清楚看到,洛阳地理形势不险固,所以有德的帝王定都“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而关中的经济条件也比洛阳地区强多了,因此,刘邦当日前往关中定都。

2.系统辑录兴建宫室资料

在《历代宅京记》中,顾炎武还曾详细记载了历朝历代、每一座都城中及都城之外兴建“宫”、“宫殿”的情况。从此可以看出,“宫”、“宫殿”是历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帝王在京和出行中居住。《历代宅京记》辑录了历代大量宫室资料:据秦本纪记载,“文公元年,居西垂宫。”“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34]《三辅黄图序》曰:“三代盛时,未闻宫室过制,秦穆公居西秦,以境地多良材,始大宫观。……惠文王初都咸阳,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泾,至于离宫三百,复起阿房,未成而亡。”[35]兴建了很多“殿”、“阁”,这从《历代宅京记》所征引《辍耕录》资料可知大概。如“大明殿,曰延春阁”,“文思殿”、“紫檀殿”、“宝云殿”、“慈福殿”、“明仁殿”、“玉德殿”、“宸庆殿”、“隆福殿”、“光天殿”、“寿昌殿”、“嘉禧殿”、“文德殿”、“兴圣殿”、“延华阁”、“畏吾儿殿”、“仪天殿”、“广寒殿”[36]等。

在中国古代的都城中,兴建“宫”、“殿”和“阁”等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重簷迭阁、华丽无比,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对此《历代宅京记》中所辑録资料也有说明。《历代宅京记》引《史记·高祖本纪》曰:“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上(指刘邦)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以上萧何所说表明,把都城中宫殿修建得宏伟壮丽,为的是在汉朝境内“重威”,是后世的建筑无法超越,以此在国人心目中树立都城崇高形象,增强向心力。《历代宅京记·幽州·辽金元》引《辍耕録》道:“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37]这是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城京师”即兴建都城;“以为天下本”,即作为天下的根本大事。(www.xing528.com)

3.系统辑录迁都资料

顾炎武在辑録《历代宅京记》资料过程中,曾经发现古代每一个王朝的都城,都未固定在同一座城市,而是根据国家盛衰变化和地理形势,被迫迁徙都城,希图以此摆脱国家危机,力求有一个振兴王朝的机会。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所以《历代宅京记》就对各王朝都城迁徙资料辑録得颇为齐备,而且把每一资料来源文献名称列出,为后人查阅提供了便利。

《历代宅京记》卷3—卷6,对中国历史上王朝在关中地区所建都城及其迁徙情况,辑録了大量资料。如卷3《关中一》,先辑録周、再辑録秦、后辑録汉都城资料,都较多,现摘要如下:“《春秋传》曰:昭公四年,楚椒举对灵王曰:康(西周康王)有丰宫之朝。註丰在始平户县东,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诗·文王有声·笺》曰:文王作邑于丰,立宫室。”“《括地志》曰:丰宫文王宫也,在雍州户县东三十五里。”……“《史记·年表》曰:襄公八年,始立西畤,祠白帝。”“《本纪》曰:文公元年,居西垂宫。”……“《本纪》曰:献公二年,城栎阳。”“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二世元年……复作阿房宫。”[38]

据以上所载,周、秦、汉诸王朝,都不只在其存在期间,而且先后更替之时都有迁都的情况,对此顾炎武所辑録资料都有出处。汉以后各王朝的历史也都如此,这说明历史上各王朝迁都无疑是为振兴王朝所采取具有规律性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