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形象化历史地图及其创制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形象化历史地图及其创制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象化历史地图,是我国古代人们为了生产活动的需要,用山川、道路、树木、怪兽等形象化的图画来表示的地图。据王庸先生研究认为,我国最初的文字是象形化的,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存在象形化地图是有极大可能的。同时,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世本》中有关黄帝时已有表示“地形象物”的地图的记载。[1]然而,最能说明我国形象化地图创制的则是有关夏禹“九鼎”和《山海图》的传说与记载。有关我国形象化历史地图的创制情况大体如此。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形象化历史地图及其创制

形象化历史地图,是我国古代人们为了生产活动的需要,用山川、道路、树木怪兽等形象化的图画来表示的地图。绘制和使用这种地图的时间范围,上起原始社会后期,下至魏晋时代及其以后。这一时期地图的基本特点就是地图上绘有山川、道路、树木、怪兽等生物和无生物的实物形象。

从先秦至魏晋,我国早期的历史地图为什么会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呢?这是因为古代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因。同时,与我国原始地图创制时期先民的技能、经验、实际需要也有关。据王庸先生研究认为,我国最初的文字是象形化的,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存在象形化地图是有极大可能的。由于当时文字尚未发明,所以当时的地图必然是象形化的,是有图无文的地图。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象形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既然这样,那么最早的有图无文的原始地图,有极大可能也是刻在龟甲兽骨或木板上象形化的原始地图。可惜目前的地下发掘材料不仅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象形文字,而且更没见到存在于甲骨文之前的象形化原始地图,但是,我们可以找到间接的证据。

据世界史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近代原始民族如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澳州及太平洋诸岛上的土著人,都画有地图和制有地形模型作为旅行时的向导,因此我们可以说,上述关于中国象形化原始地图存在的推断是合乎情理的。同时,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世本》中有关黄帝时已有表示“地形象物”的地图的记载。(www.xing528.com)

汉书·郊祀志》亦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1]然而,最能说明我国形象化地图创制的则是有关夏禹“九鼎”和《山海图》的传说与记载。明代杨慎《山海经补注序》说:夏禹治水成功之后,接受舜的禅让,划分全国为“九州”,并“收九牧之金以铸鼎。鼎之象则取远方之图……九鼎既成,以观万国[2]。这些话说明,九鼎表面的纹饰,实际上是九州的形象化的地图,所以从九鼎上可以“观万国”。《左传》也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3]这一记载也说明,九鼎表面的纹饰是九州的形象化地图。由于在夏禹时,我国尚无文字,所以,九鼎上形象化地图没有文字说明。

在我国古代,与九鼎有关的还有《山海图》。那么《山海图》是从何而来的?相传,夏禹铸九鼎时,将九州的形象图铸到了九鼎外表上。据当代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后来有人把九鼎外表上的形象化地图摹绘了下来,但由于当时没有文字,因此图上未附说明文字,只是山川、草木、怪兽等的实物图画,所以历史上人们把从九鼎上摹绘下来的实物形象图称之为《山海图》。当文字发明以后,有人便给《山海图》加了文字说明,这文字说明则称之为“经”,从而《山海图》就变成了《山海图经》[4],不过当初“图”与“经”是分离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九鼎丢失,图与经尚存。后至西晋武帝司马炎时,《山海图》也下落不明了,至此只有《山海图》的说明文字还残存着。此后,又有人将《山海图》的说明文字辑录成册,这样就形成了有文无图的《山海经》。西晋之后,逐渐有人又给《山海经》绘制插图,这样久而久之,又形成了今天的以文为主体,并附有插图的《山海经》。这时的《山海经》已经变得毫无地图的意义了。有关我国形象化历史地图的创制情况大体如此。正由于这样,所以历史地图经历了一个从形象图到抽象图的演变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