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汉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文化是汉族人民继承和发展华夏农耕文化而形成的。西汉初,汉文化区的范围,基本上与秦朝的疆域相一致。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就可发现在历史上,不论汉文化区扩大的方向,不论其中心区和外围区的形成,还是汉文化区扩大趋势的基本中止,都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解除北方和西北方匈奴的威胁,发动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争。

汉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其疆域内的华夏族与边疆地区大量少数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了汉民族,华夏文化发展成了汉文化,华夏文化区发展成了汉文化区。汉文化是汉族人民继承和发展华夏农耕文化而形成的。西汉初,汉文化区的范围,基本上与秦朝的疆域相一致。

汉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西汉前期开始,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汉文化区也开始发展演变了。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就可发现在历史上,不论汉文化区扩大的方向,不论其中心区和外围区的形成,还是汉文化区扩大趋势的基本中止,都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

西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解除北方和西北方匈奴的威胁,发动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样,西汉在东北方和北方恢复了战国和秦朝时疆域,并加强了行政管辖。地处西北方的河西走廊也首次归入中原汉族王朝的疆域。紧接着西汉政府在上述地区移民实边,进行屯垦,设置郡县。从此,这些地方都归入了汉文化区。在汉武帝时,东南闽浙地方的东瓯、闽越也归服了汉朝,此后部分越人迁居江淮等地定居、汉人逐渐徙居闽浙。这样,汉文化区就伸展到了东南沿海。汉武帝在西南地区也曾不断用兵,一方面灭亡了南越,在当地设置了九个郡,其中在今越南中、北部置了九真、日南、交趾三郡。另一方面使西南夷归服,在夜郎等地新设犍为郡(治四川宜宾),在邛都等地新设越嶲郡(治四川西昌),在云南滇池地区新设益州郡等,从此汉文化区又伸展到了祖国的大西南。(www.xing528.com)

总之,西汉以后、鸦片战争以前,在长达近两千年的时间里,由于民族融合和汉族迁徙,结果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等地,逐渐变成了汉族居住区。如果考察文化分布状况就可看出,南宋以后直至鸦片战争,整个南方都成了汉文化中心区;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既保存和发展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又大量吸收了汉文化,因而也成了汉文化的传播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