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交通要道上的关塞-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古代中国交通要道上的关塞-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一直非常广阔,边界非常漫长,因此总是在交通要道、形势险要之地多设关塞,检查进出商旅、使者,并负有一定守备之责,也有部分无人戍守、仅供个别寻求佛法的高僧行走的险关要塞。看来,在古董滩上发现如此众多汉唐文物残片,阳关遗址显然非此地莫属了。“悬度”不是军事要塞,仅只是交通险道。中罽间“悬度”的方位与归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交通要道上的关塞-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一直非常广阔,边界非常漫长,因此总是在交通要道、形势险要之地多设关塞,检查进出商旅、使者,并负有一定守备之责,也有部分无人戍守、仅供个别寻求佛法的高僧行走的险关要塞。这类关虽然为数不多,但多都较著名,如阳关大散关、悬度等。

1.阳关

阳关,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口,它位于西汉龙勒县城、唐代寿昌县城西部地方。《元和郡县图志》以为,“阳关,在(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27]。有专家却研究认为,阳关“因在龙头山之南,故名”[28]。众所周知,早在古代为地命名时,总是以“山南为阳”和“水北为阳”为准则,而西汉为“阳关”命名之时,玉门关还远在今嘉峪关市西北约10千米的石关峡中,并不在阳关之北,据此,《元和郡县图志》之说难以成立。

阳关是与玉门关齐名的雄关险塞,是中原通西域南道的必经之地。阳关关址史学界公认位于今敦煌县“古董滩”。西汉在“古董滩”设阳关势必考虑了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这些条件是:阳关所在地,位于汉龙勒县之西六里,是当地天然绿洲的一部分,有一条小河经当地北流,完全适宜屯垦,有利于就地解决粮食问题。此地之北,有座龙首山,俗名红山,南北延伸约三四里,山口西有一山峰,峰上一汉代墩台高高耸起,虎视着古董滩,阳关就设在口内滩上。同时这里距西域南道较近,可达鄯善,这说明设阳关是充分考虑和利用了当地与相邻地区各种地理形势。阳关关址所在的古董滩,近百年来到底是怎样的情景?1943年,著名专家向达到敦煌古董滩考察,当时他看到:“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堙没,广阔不甚可考。”[29]李并成于1983—1992年5次去古董滩考察,他发现滩地上“散落素面、绳纹灰陶片……红陶片、夹砂红陶片、碎砖块、铜器铁器残片甚多,并有陶纺轮、铁臿、铁锛、石磨、石臼等器具,亦可找到五铢币、半两钱、开元通宝币等”[30]。看来,在古董滩上发现如此众多汉唐文物残片,阳关遗址显然非此地莫属了。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在关中所作诗,表达了作者从丝路南道出使西域对亲友的留恋,以及对西域荒凉、人烟稀少情况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亲友的关爱之心。

2.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因“汉中府凤县东北百二十五里有大散岭,置关岭上”[31],岭下有大散水,故曰大散关。

大散关地方,地处关中与巴蜀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载:大散关“为秦蜀之噤喉,南山自蓝田而西,至此方尽,又西则陇首突起,汧渭縈流,关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盖自禹迹已来,散关恒为孔道矣。”[32]

大散关位于中国腹地,它在中原出现分裂割据和战乱时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大散关变成了各方争夺的重要通道:建安二十年(2015年),曹操讨张鲁,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武侯出散关,围陈仓;宝祐五年,蒙古主蒙哥南寇,繇陇州入散关,捣蜀口,明初定关中;徐达亦分军自凤翔出散关,下兴元。盖梁益有事,必在散关。

3.悬度

西汉时,在葱岭(今帕米尔)南段的深谷悬崖间,开辟了陆路交通道路,这就是“悬度”。“悬度”不是军事要塞,仅只是交通险道。“悬度”问题,其情况比较复杂,系统资料奇缺,故直至如今国内仍无专题探讨的学术成果发表,相关方面情况均不得而知,故现在予以逐一考述。

(1)“悬度”的得名与涵义

先来探讨“悬度”及其得名。“悬度”,一名“县度”。“县音玄”[33],师古曰:“县,古悬字耳。”[34]“度”,“以绳索县缒而过也”[35]

据史籍所载判断,古代西域的“悬度”,并非一处,而是两处:一在莎车西南,经此可西入大月氏;一处在乌秅之西,经此可西入罽宾。但在古代历史上,由于乌秅之西“悬度”邻接罽宾,双方可直接往来,从而为历代使节、僧人所通行,为历代史家所关注。中罽间“悬度”,史家多作零星记载和阐释:有谓“悬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36]。有谓悬度“古西域山名”,“为逾葱岭去罽宾要路”[37];有的仅释为“以绳索县缒而过也”。还有人认为,是“我国西域重要山道之一”。以上第一种说法,既说“悬度”是“石山”,又说是“以绳索相引而度”;第二种说法,既说是“山名”,又说是“要路”;第三种说法,仅说是“以绳索县缒而过”;第四种说法,只说是“山道”。看来,这些说法在“悬度”的语义及得名问题上,明显存在着歧见和含混不清之处。

其实,要能确当说明“悬度”的语义及得名,首先得依据有关记载,辨明其得名的原委,就是说首先得弄明白先有人们交往中“悬度”的实践、“悬度”的方式,还是先有以“悬度”为名的山名和山道名?

“悬度”二字,若从文义判断,无疑是一个地道的汉语地名。据《汉书·西域传·罽宾国》条载:“自武帝,始通罽宾……孝元帝以绝域不录,放其(指罽宾)使者于县度。”成帝时,杜钦说大将军王凤曰:“今县度之厄,非罽宾所能越也。”这些记载表明,“悬度”地名传入中原的时间,极有可能在西汉武帝至成帝(公元前140—公元前33年)之间。再若据当时汉与罽宾相互遣使、罽宾“剽杀汉使”和向汉“奉献”等记载分析,双方经“悬度”这一艰险道路的交往是颇为频繁的。据此,同样极有可能,先有汉与罽宾使者(或其先民)在这一艰险道路上“以绳索县缒而过”的实践和方式,继而汉使有“悬度”观念的萌发和形成。当这种情况历时既久、相沿成俗,“悬度”这才成了“山道”名和“山名”。这说明,古代人们的“悬度”实践和方式出现在前,而作为“山道”和“山名”的“悬度”地名形成于后。

中罽间“悬度”的方位与归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悬度”的地理方位,史书所载文字略显含混,为使问题明晰起见,现作一些梳理。

《汉书·西域传·乌秅国》条载:乌秅国“王治乌秅城”,“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其西侧有悬度”,“去都护治所五千二十里”。颜师古注“乌秅”云:“乌音,一加反;秅音,直加反。”据苏北海先生研究认为,“乌秅”即今“坎巨堤,一名棍杂,也有译洪查(Hunza)、宏札等名称,都系同音异译”。这正好说明“乌秅”是“棍杂、宏札、洪查的对音”[38]。从上述“乌秅”和“悬度”至都护治所之里程,可知“悬度”在“乌秅”之西约一百二十八里处(汉里)。再若从班超“逾葱岭,迄悬度”和“自皮山西南经乌秅,涉悬度,历罽宾”[39]的记载分析,可知“乌秅”在“皮山”(今新疆皮山县)之西南,葱岭在“乌秅”之西,而“悬度”在葱岭之西,罽宾又在“悬度”之西。若把这些地名,自东至西(与西南)按位置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就形成皮山(西南)—乌秅(西)—葱岭(西)—悬度(西)—罽宾的一条线。

以上所述说明,要能论定“悬度”的方位,必先确定“乌秅”的今地所在。据谭其骧先生所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西域都护府》图之记注,“乌秅”位于今新疆皮山县西南,叶尔羌河上游自东向西再转北的拐弯处,即中国与巴基斯坦所控制克什米尔间之中国一侧。苏北海先生曾指出:根据方位(乌秅)应在今坎巨提地区。其北面正是塔什库尔干,东北为喇斯库穆,西北为大小帕米尔,西为瓦罕河……北与子合,蒲犁,西与南兜接[40]。综上所述,“乌秅”即今新疆皮山县西南的坎巨提;坎巨提以西百余里之中国一侧便是“悬度”。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悬度”地区业已“归属中国”[41]了。

(2)“悬度”的险峻形势

帕米尔高原,历来被誉为“世界屋脊”,而地处葱岭之西的“悬度”,实际上正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南边缘地区。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悬度”举世无双的“险阻危阨,不可胜言”的险峻形势。正如《宋云行天竺记》说:“太行、孟门,匹兹非险;殽关、陇坂,方此则夷。”其意是:若将“太行、孟门”与“悬度”相比,就显得无“险”可言;若将“崤关、陇坂”与“悬度”相比,就好似平“夷”无险。

历史记载中的“悬度”,既非一处狭小区域,又非一处奇险路段,而实际上是一条自东向西、夷险兼有、逶迤长达约两千里之遥的峡谷地带。《古西行记选注》还说自葱岭以西,“山路欹侧,长坂千里”;悬度“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期间四百里”;悬度国“山溪不通,引绳而度,朽索相引二千里”。《汉书·西域传》在记载峡谷宽度时说:悬度之地,“有三池、盘石坂,道狭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

“悬度”地方,山崖之高耸,沟谷之幽深,为世罕有。《佛国记》说:“悬度”峡谷,“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眩目,投足无所”。《宋云行天竺记》也说:悬度“悬崖万仞,极天之阻,实在于斯”。《汉书·西域传》描述行人通行“悬度”的极大危险性时说:“畜队未(坠至)半砊谷,尽靡碎,人堕势不得相收视。险阻危阨,不可胜言。”《宋云行天竺记》还说:悬度“下不见底,旁无挽捉,倏忽之间,投躯万仞,是以行者望风谢路耳”。

“悬度”作为我国古代西域葱岭地区通往罽宾的山间道路,在其开辟时期,本是利用天然沟谷和山崖坡坂通行,而在一些危险地段的通行,确曾有过借助绳索确保安全的现象,但仍避免不了人畜伤亡事故发生。约在西汉及其以后,为化险为夷、安全通行,有人开始在“悬度”崖壁、沟谷的危险地段,开凿石阶,建栈道,从而大大便利了通行。《后汉书·西域传》说:“悬度”地方有人工修建的“梯山栈谷”。《佛国记》说:在“悬度”地方,“昔有人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梯已”。《通典》“渴槃陀”条说:“悬度”之地四百里中,“往往有栈道”。《辞海》缩印本“县度”条也认为,悬度地区“山有栈道”。在汉代以后,“悬度”山道通行的危险性虽有一定程度减小,但并未彻底根除,所以人们“以绳索相引而度”的现象,曾是长时期存在的。

【注释】

[1]《史记》卷88《蒙恬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565-2566页。

[2]《史记》卷88《蒙恬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565-2566页。

[3]《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70页。

[4]《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16页。

[5]《史记》卷115《朝鲜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85页。

[6]《重修肃州新志》第二册,1984年版,第54页。

[7]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8]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9]谢桂华、李均明等编:《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上,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319页。(www.xing528.com)

[10]《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469页。

[11]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12]《吕氏春秋》卷13《有始览·第一·有始》,《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62页。

[13]王国维校:《水经注校》卷14《湿余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1-452页。

[14]王士翘:《西关志》,转引自安介生编著《走近中国名关》,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

[15]转引自安介生编著:《走近中国名关》,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16]《读史方舆纪要》卷63《肃州卫·嘉峪关》条,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723页。

[17][清]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点校本,甘肃省酒泉博物馆1984年版,第218页。

[18]转引自安介生编著:《走近中国名关》,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19]《辞海》缩印本“嘉”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547页。

[20]《辞海》缩印本“峪”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792页。

[21]顾祖禹:《读史方輿纪要》卷52《陇坻》,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260页。

[22][清]《灵宝县志·沿革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第121页。

[23]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6《河南道二》函谷故城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8页。

[24]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道一·二殽山》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2页。

[25]《明永乐时给蜂窝寺的皇敕》,《甘肃省康乐县地名录》图版,三联书店1995年版。

[26]胡大浚主编:《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248页。

[27][唐]李吉府:《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阳关》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27页。

[28]张仲:《敦煌简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29]向达:《两关杂考》,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375页。

[30]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3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2《散关》,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292页。

[32][清]顾祖禹:《读史方輿纪要》卷52《散关》,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293页。

[33]《后汉书》卷47《班梁传》注2,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83页。

[34]《汉书》卷96《西域传上·乌秅国》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82页。

[35]《汉书》卷96《西域传上·乌秅国》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82页。

[36]《汉书》卷96《西域传上·乌秅国》,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82页。

[37]《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4页。

[38]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2页。

[39]《后汉书》卷47《班梁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82页。

[40]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41]《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