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与隋长城:保卫北方边防的历史地理概论

北朝与隋长城:保卫北方边防的历史地理概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已统一北方的北魏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巩固北方边防,于是在平城南北开始修筑长城。其筑城目的,主要是为保卫平城的安全。北魏南长城在平城以南地方,大体是东南、西北走向。为了边境的安宁和解除后顾之忧,从隋文帝时开始就修筑防御性长城。这段长城,可能是在北齐长城原地基上修补而成的。

北朝与隋长城:保卫北方边防的历史地理概论

东汉统一王朝崩溃之后,天下大乱,割据势力纷争不断,都无力修筑长城,直到北魏建立,才又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

1.北魏长城

北魏当时是北方大国,也是强国。北魏定都于平城(即今山西北部大同市以东)。到了五世纪中叶,活动于漠北的柔然(即蠕蠕)逐渐强盛起来了,并造成了对北魏的威胁。这时已统一北方的北魏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巩固北方边防,于是在平城南北开始修筑长城。北魏北长城,东起河北赤城,然后向西延伸,过平城北,再向西越黄河,达陕北神木县。这道长城既是北魏北方的边界线,又是防御柔然的军事防御线。其筑城目的,主要是为保卫平城的安全。北魏南长城在平城以南地方,大体是东南、西北走向。这道长城是平城的南部防御线。

2.东魏、北齐长城

东魏长城在今太原市以北的静乐至崞县之间,矩离很短。这道长城是太原的北部防线。

到了北齐,修筑的长城较东魏为多,大体有三条:一条在吕梁山北段的今离石县和北部朔县之间;一条从大同直达东部海边;一条西起黄河附近的偏关,东至平型关,再向东南达河北、山西交界处的娘子关。北齐的这几条长城,在它的整个北方构成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防御线,在西方构成了防御北周进攻的军事防御线。

3.北周长城(www.xing528.com)

北周灭亡北齐之后,成了我国北方最强大的一个政权,整个北方几乎都是其势力范围。为了防御活动在它北部的柔然等少数民族,大体上在大同至大海边的北长城地基上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实际上也是北方的一条军事防御线。

4.隋长城

隋统一全国后,在北方存在势力强盛的突厥汗国,东北有契丹,西北有吐谷浑,它们都经常寇掠边郡,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边境的安宁和解除后顾之忧,从隋文帝时开始就修筑防御性长城。隋所修长城大致分两类:一是对前代长城进行维修,如修补了北齐、北周大同到海边长城,北齐离石至朔县之间长城,秦榆林至托克托之间长城等;一是新修长城,主要是从宁夏灵武至陕北绥州(即今绥德)之间长城。另外炀帝大业四年(608年),隋在榆林谷(今青海西宁市西)向东筑长城,但终点不详。

隋朝以陕西的西安(时为大兴城)为都,以河南洛阳为东都,所以它所筑长城与保卫边境与都城安全是密切相关的。

隋以后,直到唐玄宗时,才有筑城记载,因唐前期力量很强大,势力所及,远在前代长城之外,故自无筑城必要。只是玄宗时,因契丹崛起,边患频仍,故修筑了东起卢龙碣石,西至太行、常山长城。这段长城,可能是在北齐长城原地基上修补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