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时期的长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秦汉时期的长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朝和西汉时期,都修筑过规模宏大的长城,这与统一王朝的建立及国势的强盛密切相关。西汉时的长城大体分两部分,一是“塞外列城”,二是河西长城。[5]这说明,西汉时也修复了秦代的东段长城。综上所述,在西汉时,我国北方横亘着一道东起今朝鲜清川江岸,西至罗布泊,长达两万多华里的雄伟长城。

秦汉时期的长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

秦朝西汉时期,都修筑过规模宏大的长城,这与统一王朝的建立及国势的强盛密切相关。秦朝所修长城主要在北方河套地区,其次是从河套至甘肃岷县的“因河为塞”式长城。西汉长城主要在河套和河西走廊等地。

1.秦长城

秦长城就是指闻名世界的秦始皇万里长城,有关秦代万里长城的起点、走向、终点等,历来是有争议的。据《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今岷县),至辽东,延袤万余里。”[1]秦长城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弯曲、交错与情况迭出的。秦长城一般分作西、中、东三大段:

秦西段长城有所谓“三道边”。“三道边”由内及外,由南至北,外城包围内城。第一道边城就是战国时秦昭王所筑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拆除而予以保留,作为内卫防线。第二道边城,就是秦始皇使蒙恬沿黄河南列障塞、置44县,形成的边防线,可能只是烽燧相望,不一定有相互连接的城墙;第三道边城实际上就是秦始皇时所筑长城的西段。这段长城南起甘肃临洮(即今岷县),然后循战国秦长城旧迹沿洮河向北至狄道,再向北,至兰州,后折向东北,至宁夏中卫过黄河,再向北至内蒙古狼山高阙,同战国赵长城西端相接。这段长城即所谓的“因河为塞”式长城。

秦中段长城大体上利用了战国赵北长城的旧基,并在整齐划一的边防的要求下,把赵长城东端河北张北同燕长城西端河北造阳连接起来,加以修补。秦东段长城,实际上就是在燕长城旧基上修补而成的,这段长城从河北造阳直达今朝鲜北部清川江畔。

秦始皇所筑万里长城,虽然利用了燕、赵、秦三国原来在西边、北边修筑的长城,但其修缮、改建和增筑的工程规模,仍是非常巨大的。据《史记》载:为筑长城,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暴师于外十余年”[2]。另外,还有戍卒及担负粮食等物资运输的人力为数也不少,总共不下百万人之众。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在历史上也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不仅巩固了北部边防,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对开发边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汉长城(www.xing528.com)

西汉长城的工程规模不亚于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汉时的长城大体分两部分,一是“塞外列城”,二是河西长城。

西汉“塞外列城”,主要是光禄勋徐自为负责修筑的。这道长城东起今内蒙古固阳(今包头市东北部),然后伸向西北,经中蒙边界,绕居延塞北,再折向西南,入河西走廊,同河西走廊长城接于今酒泉之西。这道长城又称汉河西外长城。这道长城的修筑,主要是为保卫汉通西域的道路与河西走廊的安全。

西汉河西长城修筑情况,从以下记载中可知大概:《史记》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始筑令居(今永登)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3]。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骠骑将军赵破奴攻姑师,虏楼兰王后,从“酒泉列亭障至玉门关”(玉门关在当时玉门县境石关峡)。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后,“自敦煌西至盐泽(即今罗布泊),往往有亭”。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又“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4]。居延塞,汉时又名“遮虏障”。从以上记载可以得知,西汉时从今永登(令居)至河西走廊西端敦煌,修筑有作为军事防御线的长城。这条长城以西新疆境内是彼此相望的一座座烽火台

同时,据《史记》载:“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5]这说明,西汉时也修复了秦代的东段长城。至东汉光武帝时,也曾“筑亭障,修烽燧”,但其修缮长城规模小,作用不大。

综上所述,在西汉时,我国北方横亘着一道东起今朝鲜清川江岸,西至罗布泊,长达两万多华里的雄伟长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