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内陆运河的开凿与航运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内陆运河的开凿与航运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历史上,在中东部地区相邻河流之间兴修水利工程由来已久,用以灌溉与漕运。据文献记载,内陆运河开挖当始于春秋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称霸而开挖的邗沟。隋代兴修运河,既继承了以前王朝的业绩,同时也新建了部分漕运工程,其中一项是开凿了广通渠。永济渠是连接黄河与海河的运河。元代以北京为都,它的物资、粮饷主要来自京城以南地区,所以经过对部分漕渠的开凿与疏浚,京杭大运河最终形成和用于漕运。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内陆运河的开凿与航运

中国历史上,在中东部地区相邻河流之间兴修水利工程由来已久,用以灌溉与漕运。据文献记载,内陆运河开挖当始于春秋吴王夫差北上中原称霸而开挖的邗沟。《国语·吴语》对此记载说:吴王夫差,“起师北征,厥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30]。《史记·吴太伯世家》也说:吴王夫差十四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31]。《淮安府志·河防》还说:“春秋时,吴将伐齐,于邗江筑城穿沟,曰渠水。”另外,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年(前360年)修了鸿沟,自河南省原阳县北(今郑州附近)引河水南流圃田泽,名曰大沟。这条运河贯通了江、淮、河三大流域。《史记·河渠书》云:“自是之后,滎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齐、汝、淮、泗会。”[32]以上所兴修水利工程,都是后世兴修南北大运河的先声。

魏晋南北朝时期,兴修漕渠的活动时断时续,直到隋唐时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三国曹魏军事需要曾开凿了将黄河与海河相连的几段运河,使河北平原水利建设出现了一个大的发展。

从西晋开始,就曾对江淮间邗沟进行改建,主要修建坝堰,将水口进行人工控制。汴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多次进行疏浚,从而使河、淮通航。《晋书》载:杜预曾“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33]。同时在建康附近地方还修了“上容渎”“破岗渎”等水利工程。

隋代兴修运河,既继承了以前王朝的业绩,同时也新建了部分漕运工程,其中一项是开凿了广通渠。广通渠位于关中东部渭河之南,开凿于开皇四年(584年),西起隋大兴城附近渭河南岸,然后向东并直达潼关附近黄河岸,渠长三百余里。在此同时,隋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认为“水旱之备”,于是诏“於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济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34]。广通渠的开凿成功,对解决隋朝京城粮食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又对以往朝代漕运工程进行疏浚,即用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把中国东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连接起来了,也就是把具有灌溉和航运两种功能的南北大运河最终建成了。从上可知,南北大运河在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水利建设史上集大成的工程。(www.xing528.com)

永济渠是连接黄河与海河的运河。据《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四年(608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35]通济渠是连接黄河与淮河的运河。《隋书·炀帝纪》载: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36]山阳渎是连接扬州与淮河的运河,原为邗沟故道,于“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以山阳渎水道屈曲,继开茱萸湾工程,复加浚治。渠广四十步”。江南河是连接长江与钱塘江的运河,据《隋书》记载:大业六年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唐代时,尚未开凿新的运河,只是对隋代运河进行疏浚和设官掌管漕运。《唐会要·盐铁转运总序》记载:唐初“廪禄数少,每年转运一二十万石”。中唐后,“缘水置仓,转相授给”,“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37],进行短途快速漕运,既提高了物资运量,又节省了运输时间。

宋、元、明、清各朝代,对运河的疏浚和漕运,大体都沿用了唐代时候的做法。宋代以开封为都,最终以汴渠、惠民渠、广济渠与黄河为都城附近漕运四渠,其中汴渠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38]的漕运干道。南宋“驻跸钱塘,纲运粮饷,仰给诸道,所系不轻,水运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镇江则入闸,经行运河,如履平地,川广巨舰,直抵都城,盖甚便也”[39]。元代以北京为都,它的物资、粮饷主要来自京城以南地区,所以经过对部分漕渠的开凿与疏浚,京杭大运河最终形成和用于漕运。据《辽东志》记载,在明代,漕运业很发达,仅明初“江西、湖广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吴中之粟由转运河,凤、泗之粟浮淮,河南、山东之粟下黄河”。清代时利用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仍很繁忙,据乾隆《淮安府志》记载:康熙时南北漕运“岁漕东南四百万石”。在咸丰时,四川、江南,“航路四达,商旅便之,实与江海大轮有相辅而行之利”[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