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封国制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封国制的产生与演变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的封国制,是指分封诸侯以后以封国的名称和形式存在的事实上的地方政区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封国制政区事实上产生于西周初年。十三诸侯国进一步兼并,以致使齐、晋、楚、秦、宋五国成了最强的诸侯国,兼并的小国也最多,并先后成为霸主。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封国制的产生与演变

历史上的封国制,是指分封诸侯以后以封国的名称和形式存在的事实上的地方政区制度。那么我国历史上的封国制最早出现于何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在先秦史籍中有不少关于夏商分封诸侯的记载,但均不可信。夏代是我国的国家形成时期,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地方政区,九州和封国都不过是传说而已。商代虽有大量金文甲骨文可供研究,但其中仍无关于政区的确切资料。甲骨文表明,商代边地多有“方国”,常见方国主要有:

人方(约在今山东东部)。

佳夷(佳,即淮;佳夷,即淮夷。生活在今淮河流域一带)。

周(即周族,在今渭水流域)。

羌(约在今陕甘交界一带)。

土方(约在今山西北部)。(www.xing528.com)

鬼方(约在今山西、陕西北部)。

上述材料表明,商的方国均在其疆域之外,因而不可能是商的地方政区,而只能是其友邻部落或附属部落。因此可以说,商代也没有封国制政区。

在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封国制政区事实上产生于西周初年。西周初年,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在位时期,先后分封诸侯,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疆域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据可考的封国制政区。至于在西周初年产生封国制政区的原因,我认为这除了对灭商有功的宗亲贵戚和有功之臣进行嘉奖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客观现实的需要。我们觉得,客观现实需要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武王克商和周公东征平判后,西周疆域大为扩展,周族从偏居西北一隅的小邦一跃而为当时独一无二的奴隶制大国的统治民族,周王也从小邦之君变为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统治者。可是,西周仍定都关中地区的丰镐,这对黄河中下游新得疆土的统辖来说是鞭长莫及。同时,西周统治者当时对于如何组织、管理、统治庞大的奴隶制王国也缺乏经验。这样,那些有着血缘关系的王族成员和功臣、亲戚就成了依靠对象。二是西周初年,除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靠近黄河一带的河谷地带外,大部分地区遍布着森林和草原,江淮和黄河下游各地也还分布着为数较多的湖泊沼泽,全国各地的交通道路亦未开辟,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往来十分困难和不便。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客观现实,西周初的统治者就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血族关系出发,把王族子弟、亲戚及开国功臣分封到新扩大的广大地区去建立诸侯国,由诸侯代表周天子统治各地,从而就形成了以周天子统治为中心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6]的局面。西周初年,虽然所分封诸侯国在当时及其以后同周天子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而各诸侯国基本又是各自为政的,但这些诸侯国事实上却是听从周天子号令的,因此,封国变成了西周的地方行政区。

西周所封诸侯国,有人说有400多个,有人说有1800多个,荀子说封了七十一,姬姓占了五十三[7]

西周的诸侯国,其疆域从来就是有的大,有的小,其力量从来就是强弱不一。因此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就出现了强并弱的现象,兼并的结果形成了十三诸侯国,即卫、鲁、齐、晋、楚、宋、郑、秦、陈、蔡、曹、吴、燕。十三诸侯国进一步兼并,以致使齐、晋、楚、秦、宋五国成了最强的诸侯国,兼并的小国也最多,并先后成为霸主。总之,从西周初至战国末,因分封诸侯而形成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事实上的地方行政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