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由轩辕黄帝之子玄嚣(嚣,一音敖)后裔发展而来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部落,很长时期一直活动在黄河下游的渤海湾一带。东汉张衡《西京赋》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其意是说,在商汤以前,殷人迁了八次都;商汤至盘庚间,迁了五次都。商汤前的八次迁都,史籍记载并不完备,准确性也差。如,契,曾居于蕃(今山东南部之滕县),至相土时,又迁居于亳(今河南商丘南)。《诗经·商颂·长发》称颂相土的功绩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18]这说明在商正式立国之前,其活动区域已达到渤海之滨,可能与东夷人的一些部落逐渐融合了。至夏朝末年,商部落已经强大起来了,商汤利用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之机,遂率兵伐夏桀。夏桀死,“汤乃践天子位”[19],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接着征讨四方,建立了卓著功业。《诗经·商颂·殷武》称颂说:“昔有成汤,自彼氐姜,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20]汤立国之后,五次徙都情况,记载比较明确。仲丁由亳徙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又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刑庇(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北),南庚又迁于奄(今山东曲阜),至盘庚时再迁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21]
至此,商都稳定了,国家强大了。1949年以后的考古发掘材料表明,商朝的疆域及其影响所及地区,要比文献记载为大。安徽嘉山淮南(蚌阜东南方)出土了商代的铜器群;在江南江西清江吴城发现了商代遗址;湖北江北的盘龙城也发现了商代的遗址。显然,商朝的版图已南跨长江了。就商朝的整个疆域看,大致包括今河南全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各省的大部,湖北、辽宁等省的小部,而影响所及则达内蒙古、甘肃、湖南、江西等省地。
周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可能为轩辕黄帝的嫡裔,与轩辕黄帝同姓姬,为轩辕黄帝之子玄嚣后裔,始祖为弃,兴起于陕甘交界地区。周的始祖弃,在夏代时被任命为农官,称“后稷”,居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至后稷三世孙公刘时迁居豳(今陕西旬邑县),公刘九世孙古公亶父时,因受薰鬻戎狄逼迫,又带领族人南下,越漆、沮二水和梁山,迁居岐山之南的周原。在姬昌(即文王)时,周先后攻灭了泾水上游的三个小国:密(今灵台县西)、阮(今泾川县西南)、共(今泾川县北),以及渭水南的崇(今陕西户县东),并从周原迁都于崇都丰邑,称作丰京。武王姬发即位后迁都于镐(沣水东岸滈池附近),积极准备灭商。约于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46年),即武王即位的第四年,周灭了商,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初期基本上承袭了商朝的疆域。(www.xing528.com)
西周建立初,采取了一项巩固统一的重要政治措施,就是分封诸侯。在分封诸侯时,封商臣武庚于殷(今安阳);封管、蔡、霍三叔为三监(在殷之西);封周公于鲁;封召公于燕;封太公于齐;在武王逝世前,决定由周公摄政。此后发生了武庚和管、蔡二叔叛乱,同时属于东夷族的徐、奄、薄姑、熊、盈等商的方国部落也乘机发动了复国战争。在西周王朝面临危亡的重要关头,周公毅然亲率大军,进行了西周初年的第二次东征。周公用三年的时间平定了武庚、管蔡二叔叛乱,接着进行了大分封:武王弟康叔封于殷都旧地,建立卫国;周公长子伯禽封于奄故地(曲阜),建立鲁国;武王师尚父(姜尚)封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即在薄姑故地建立了齐国;成王弟虞叔封于唐(夏时,原尧后裔封国,今山西翼城),建立唐国(虞叔之子燮改唐为晋,徙都今太原);封武王弟召公于蓟(今北京市西南),建立燕国;“汉阳诸姬”被封于汉水流域,建立隨(今湖北隨县)等小国;封古公亶父长子太伯的后代于太湖地区,建立吴国(今苏州市)。西周初,分封了很多诸侯国,据《荀子·儒效》说,共分封七十一国,姬姓占了五十三。
西周初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当时为适应治国需要而分封诸侯,其目的本在“以藩屏周”,所以我们可以说,诸侯国的辖区构成了西周的疆域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西周末年,周宣王“中兴”西周王朝,西征西戎、猃狁,南定荆楚,东南征淮夷、徐夷,疆域进一步扩大。春秋时代的周人詹桓伯曾描述西周疆域状况说:“我自夏以后稷,魏(今山西芮城东北)、骀(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芮、岐、毕(今咸阳市东北),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薄菇(临淄一带)、商(今安阳)、奄(今曲阜一带),吾东土也;巴、濮(古代有说在“江汉之南”)、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22]这说明,西周末年的疆域,大致包括今河南、山东全省,河北、山西二省大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及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北部,其影响所及已南达吴、越、湘、赣,东北至肃慎,西至甘、青、陇、蜀,东至大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