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不论在革命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的探索中,他们不只重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同时也非常重视地理环境与人类产生及其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个观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环境问题的众多论述联结为一个完整系统,而且还使其独具特色。这也就清楚表明,人地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的核心。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中也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不论在革命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的探索中,他们不只重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同时也非常重视地理环境与人类产生及其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从来就认为人类的产生、人类的社会发展,没有哪一方面可以须臾离开地理环境的。很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在创立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理论的同时,也创立了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卓越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到底是什么?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了便于说明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在此先行摘引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理论家的如下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又说:“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1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道:“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14]

资本论》还说:“人在作用于外部自然界的时候,他便改变了他自己的本性。”普列汉诺夫在谈到对马克思这段话的认识时特别指出:“在这几句话中包括着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全部本质。”[15](www.xing528.com)

以上,我们所引马克思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虽然数量极为有限,但他们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却表达得很明显。概括而言这些观点就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类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这些观点,我将它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人地关系观”。这个观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环境问题的众多论述联结为一个完整系统,而且还使其独具特色。这也就清楚表明,人地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人地关系理论,对人与地二者相互作用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自然界本身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但是人跟地理环境的关系并不是不变的:人的生产力越是增长,社会的人跟自然界的关系也就变化得越快,人也就能更加迅速地使自然界服从自己的控制”[16]。又认为:“人在生产上只能和自然一道来进行工作。”不只如此,人在改变物质形态的劳动中,“也要不断由各种自然力得到支持”[17]。同时,还认为土壤的“自然生产品的多样性构成了社会分工的天然基础,而且由于人们周围的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才使人们本身不得不有各式各样的需要、能力、生产工具和方法”[18]

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有关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问题的论述,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结界相互作用问题中的奥秘,这对进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实,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还对人类思维及智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根本性影响,这是因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19]。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本身产生于自然界,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20]就总是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