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老子批评统治者“食税之多”。即对统治者为满足其奢靡无度的生活,向百姓强取、豪夺、剥削、榨取,造成天下困苦不堪,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人之饥也, 百姓之所以饥饿、贫困,
王弼本“人”作“民”。
以其取食税之多也, 是由于统治者榨取、搜刮赋税过多,
食税:指征收、搜刮税赋。河上公: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税食下太多。
是以饥。 故而饥饿、贫困。
河上公:民皆化上为贪,叛道违德,故饥。
百姓之不治也,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
百姓: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百生”,“生”通“姓”。王弼本作“民”。
以其上之有为也, 是因为统治者多欲有为,
帛书甲本无“之”,残“也”,依乙本。
有为:妄为。河上公:民之不可治者,以君上多欲,好有为也。
是以不治。 故而难以治理。
河上公:是以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
民之轻死也, 人民之所以轻死(去冒犯法律),
轻:看轻。帛书乙本如此,甲本“轻”作“巠”。“巠”“轻”通假。(www.xing528.com)
以其求生之厚也, 是因为统治者追求奉养奢厚,
厚:奢厚。河上公:人民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
是以轻死。 故而轻死去冒犯法律。
河上公: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
夫唯无以生为者, 只有不追求生活奉养过于丰厚的,
无以生为:陈鼓应认为,不把厚生奢侈作为追求的目标,即是不贵生;生活要能恬淡。
是贤贵生。 才是贤于爱惜贵重生命。
贤:胜过,超过。贵生:爱惜贵重生命。
河上公: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也。王弼: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这一章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的进步性,进一步抨击和批评了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及荒淫无耻的生活,政治上苛政峻法,经济上残酷剥削、压榨、掠夺,即多章谓之“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第四十六章》),反复强调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榨取、剥削。如《第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第七十七章》:“损不足而奉有余”;等等,作进一步阐述。
本章则是从统治者“食税之多”“有为”“厚养”角度揭示百姓饥饿、贫困的主要根源。
分三层理解:
第一层,“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从统治者阶级压迫、压榨、剥削、掠夺百姓的角度,讲产生社会问题,即百姓生活饥饿、贫困的根源在于苛捐杂税之多、食者之多。一方面是政治的严酷性,另一方面是百姓的困顿之渊。
第二层,“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讲统治者过于“有为”,无休无止的压榨、掠夺,造成“民不畏死”(《第七十四章》)、“轻死”,难以治理。
第三层,“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讲百姓贫困、“轻死”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求生之厚”,过于“厚养”、追求奢靡享受而行“有为”之事,所以告诫统治者要“无以生为”,只有不追求生活奉养过于丰厚的,才是超越爱惜贵重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