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道为万物之注(主)”,即“道”为万物之根本。“道”为万物之根本在多章亦有阐述,《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三十四章》:“道沨呵,其可左右也。”《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言“道”之于万物,为根源、本源,为效法、主导。作为万物之属,它还有一个属性,“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故而,“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最后强调统治者与其在形式上对“道”予以最高“礼遇”,“不如坐进此道”,从实质上真正重在“行道”。
道者, 道,
万物之注(主)也。 是天下万物的根本。
帛书乙本如此,甲本残“道”。
注:通“主”,主宰。此处指根本。
王弼本作“奥”,藏。河上公: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王弼:奥犹爱也,可得庇荫之辞。
善人之葆(宝)也; 是善人所珍视的,
葆,帛书甲乙本如此,王弼本作“宝”。葆,古同“宝”,法宝。《说文》:宝,珍也。
河上公: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王弼:宝以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也。 也是不善的人要保持的。
保:保全。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葆”,通“保”。河上公: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息逢急,犹自知悔卑下。王弼: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 美好的言语可换取(别人尊重),
市:本义是指买卖,又指取得、换取。
河上公:美言者独可于市耳,大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买者欲疾售也。
尊行可以贺(加)人。 高尚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
帛书甲乙本如此。王弼本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淮南子·人间训》作“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尊行:高尚的行为。
贺:假借为“加”。《广韵》:贺,劳也,加也。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罗尚贤:贺礼。高亨:加人即有益于人。任继愈:“加人”,凌驾于别人之上。
河上公: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于凡人,未足以尊道。王弼: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于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正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
人之不善, 人虽不善,
何弃之有? 有什么可以拒绝、抛弃的呢?
帛书甲本残“弃之”,乙本残“弃之有”。据王弼本补。
河上公: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何有弃民,德化淳也。王弼:不善当保道以免仿。
故立天子, 所以,立位天子,
帛书乙本残“故”。
置三卿。 设置三卿。
置:设置。(www.xing528.com)
三卿:指古代的司徒、司马、司空。《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三鄕”。王弼本作“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河上公:欲使教化不善之人。王弼: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共(拱)之璧以先四(驷)马,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献礼,
共之璧:“共”为“拱”之假借。即拱璧,古代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后因用以喻极其珍贵之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残“拱之”。王弼本作“拱璧”。拱壁以先驷马: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四马:即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不若坐而进此! 不如把“道”作为献礼!
不若:不如。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不善”。
进:进献。
河上公: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王弼: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于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
古之所以贵此者, 上古的圣人以此为贵,
何也? 这是为什么呢?
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残“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不胃(谓)求以得, 不是说有求的可以得到,
胃:“胃”通“谓”。帛书甲乙本如此。王弼本作“不曰”。
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河上公: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
有罪以免与, 有罪的就可以幸免吗?
河上公:有罪谓遭乱世暗君,安行刑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于众耶也。
故为天下贵。 所以道为天下人所看重。
河上公: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王弼: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这一章讲“道者,万物之注(主)也”,强调“道”为万事万物之根本,众望所归。这个论断是老子思想的一贯主张,在《老子》中以不同形式加以表述。本章还讲到“道不弃人”,为“天下贵”的道理。
分四层理解:
第一层,“道者,万物之注(主)也”,言“道”为万事万物之根本。在这里尤为注意,“注”,训“主”,多家解为“主宰”,不合老子文意。如《第三十四章》云:“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即言万物归于“道”,而“道”从不主宰万物。所以这里理解为“根本”“本源”则更妥。
第二层,“善人之葆(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言“道”是善人的所遵行的“法宝”,不善之人也要遵行。因为,大家都知道,好的语言、高尚的行为都能获得尊重。人有不善,“道”不弃之。这与《第四十九章》讲“德不弃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本章讲“道不弃人”是一个道理。
第三层,“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拱)之璧以先四(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如此高的地位、礼仪,“不如坐进此道”。
第四层,“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胃(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讲“道”并不是说有求必应、必得,“道”就本身来讲没有“功利”之性,所以被天下所贵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