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58章:福祸倚伏

老子注读第58章:福祸倚伏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祸相依,不断转换;正复为奇,失之于迷。“正”在本章出现是第六次,有四处:其正(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正(政)察察,其邦夬夬;孰知其极?另见于《第八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等。祸,祸中,福之所倚;(往往)有福的依存;倚:依存。福,福中,祸之所伏。(往往)隐藏着祸患。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

老子注读第58章:福祸倚伏

本章主旨讲“政善宽厚”,好的政治是宽厚、淳朴、清明。在这个前提下,老子还列举了几对正反例子,政治宽厚,则淳朴敦厚;政治严苛,则人民对立。福祸相依,不断转换;正复为奇,失之于迷。最后是“政善宽厚”的表现:“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燿)”,也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正”在本章(《第五十八章》)出现是第六次,有四处:其正(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正(政)察察,其邦夬夬;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前两个“正”通“政”,“其无正”的“正”,作“定”解,“正复为奇”的“正”,作“不偏斜,合乎法则”解。另见于《第八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等。

其正(政)闷闷, 政治宽厚,

正:通“政”。

闷闷:宽厚之意。指政治宽厚清明。

河上公: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

其邦(民)屯屯; 人民就淳朴忠谨;

帛书甲本残此句(依高明注),王弼本作“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政治宽厚清明,百姓纯朴忠诚。

邦:高明:甲本“邦”字乃“民”之误,“正”字当据王本作“政”。

屯屯:音zhūn zhūn,《广韵》:厚也。忠谨淳厚。高明:此当假借为“惇”。《说文心部》:“惇,厚也。”“其民惇惇”,形容民众朴实、憨厚之状。

河上公:政教宽大,故民淳淳富厚,相亲睦也。王弼: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日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正(政)察察, 国家政治严厉苛刻,

正:政。察察:严厉,苛刻、苛察。高亨:水清明。

河曰:其政教急疾,言次于口,听央于耳也。

其邦(民)夬夬。 人民与其断绝。

帛书乙本残“民夬夬”。

夬夬:音guài guài,断绝。《说文》:分決也。罗尚贤:抗争。

王弼本作“其民缺缺”,人民就疏薄、抱怨。缺缺:疏薄诈伪。此句注家多异。高亨译为:它的政治清清明明,它的人民就多知多识而狡猾了。任继愈译为:政策琐细苛严,百姓牢骚抱怨。陈鼓应译为: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

河上公:政急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王弼: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日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日其民缺缺。

祸, 祸中,

福之所倚; (往往)有福的依存;

倚:依存。河上公:倚,因也。夫祸因福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善行道,则祸去而福来。

韩非子·解老》: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福, 福中,

祸之所伏。 (往往)隐藏着祸患。

帛书乙本残“祸,福之所倚;福,祸之”。

河上公: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也。

《韩非子·解老》: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谁知道其中的究竟呢?

甲本残此句。

河上公:祸福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

《韩非子·解老》: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故谕人曰:“孰知其极。”

猗顿:猗顿,音yī dùn,山西省临猗县人,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音zì。牸即母牛,泛指雌性牲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

陶朱: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人,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谋圣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之一,是中国道商之鼻祖。他是越国著名谋臣,与文种一起俱为勾践股肱大臣,最终灭吴兴越。因为意识到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毅然弃越奔齐,三聚三散,富甲天下。他年轻时,曾拜计然(又名辛文子,《通玄真经》(《文子》)一书的作者)为师,研习治国、治军方策。公元前496年前后范蠡携文种远赴吴越,因在吴国难展才华,慨然离吴入越,辅助勾践二十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湖而去。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县)。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其无正也! 那是(充满)不定呀!

帛书甲本此段残毁,乙本残“其”,王弼本作“其无正”。(www.xing528.com)

其:高亨:犹岂也。

正:定。陈鼓应:定准。任继愈:主宰。河上公: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

正复为奇, 正变得怪异

正:不偏斜,合乎法则。

奇:奇异,怪异。《说文》:奇,异也。河上公: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王弼: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善变成邪恶。

妖:邪恶。河上公: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凶兆和吉兆)也。王弼: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妖佞之患也。

人之迷也, 人们的这种迷惑,

乙本残“妖”“人”。

其日固久矣。 已是由来已久呵。

河上公: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王弼: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韩非子·解老》:人莫不欲富贵全寿,而未有能免于贫贱死夭之祸也。心欲富贵全寿,而今贫贱死夭,是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迷则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今众人之不能至于其所欲至,故曰:“迷。”众人之所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自天地之剖判以至于今。故曰:“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是以, 因此,

方而不割; 方正而不割伤人;

帛书甲本此段残毁。

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河上公: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王弼: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兼(廉)而不刺; 锐利而不伤害人;

帛书乙本如此。

兼而不刺:兼:“廉”之假借字。王弼本作“廉而不刿”。《广雅》:廉,稜也。刺,《说文》:刺,直伤也。《韩非子·解老》、王弼本作“刿”。刿:音guì,割,刺伤。《说文》:刿,利伤也。

直而不绁; 正直而不应束缚人;

帛书乙本如此。

直而不绁:直:正直。绁:音xiè,系,束缚。《说文》:绁,系也。《广雅》:绁,索也。高明认为,“绁”字假为“肆”。《韩非子·解老》、王弼本作“直而不肆”。高亨:行为正直,却不放肆。肆,纵恣,放肆。正直,但不放纵。

河上公: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之也。王弼: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眺(燿)。 明亮而不炫耀。

帛书乙本如此。

眺:高明:“眺”字假借为“燿”。“燿”同“耀”,炫耀;显示。高亨:光炫目也。《说文》:照也。《玉篇》:光也。《韩非子·解老》、王弼本作“燿”,义通。

河上公:圣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乱人也。王弼: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这一章主要讲为政要宽厚清明,并列举了几个正反方面的例子:“其正(政)闷闷,其邦(民)屯屯;其正(政)察察,其邦(民)夬夬。”为政者如果政治宽厚,则百姓民风淳朴敦厚;政治严苛,则百姓则站在统治者对立面。事物发展变化总是充满不定因素:福祸相依,不断转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变得怪异,善变成邪恶,且人们迷失于此,由来已久。如何体现“政善宽厚”:“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燿)”,即是正确的为政之道,也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分四层理解:

第一层,“其正(政)闷闷,其邦(民)屯屯;其正(政)察察,其邦(民)夬夬”,直接讲为政要宽厚。历朝历代统治者为政仁厚,百姓则淳朴;相反政治严苛,上下则离心离德。

第二层,“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讲事物发展变化是福祸相依,不断转换。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说明第一层统治者政令繁苛,表面上苟且,实际上造成与百姓对立的道理。

第三层,讲“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日固久”。由来已久,人们往往迷失于正变得怪异,善变成邪恶。为什么?掌握不住事物之间的矛盾变化。

第四层,讲为政者的正确做法:“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燿)。”即方正而不割伤人;锐利而不伤害人;正直而不应束缚人;明亮而不炫耀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