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52章:天下有始

老子注读第52章:天下有始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有始,天下万物本身都有源始,始:初始。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为道是天下之始、天下之母,道在本章的体现,就是“守柔”。

老子注读第52章:天下有始

本章重点是“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守柔”。它是道家哲学、为政、社会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是朴素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守柔”为恒常之道,天下之本。

虽然《老子》多章皆有“守柔”思想的阐述,但观点、立场、角度显然有所不同。《第三十六章》:“将欲拾(翕)之,必古(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固)强之”,“柔弱胜强”;《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本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第七十六章》:“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天下有始, 天下万物本身都有源始,

始:初始。

以为天下母。 可以把这个始看作万物的根本。

母:根本。

河上公:始有道也。道为天下万物母也。王弼: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

既得其母, 掌握了这一根本,

以知其子; 就能认识万物;

帛书甲本残“子”。

子:万物。高亨:指天下万物,是道的儿子。河上公:子,一也。既知道已,当复知一也。

既知其子, 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

既:已经。帛书乙本、王弼本如此,帛书甲本无此句。

复守其母, 复归大道守持其根本(让天下万物顺其自然生生不息),

河上公:已知一,当复守道,反无为。

王安石:道者天也,万物之所自生,故为天下母(《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天下有始章》)。

没身不殆。 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殆:危险。河上公:不危殆也。王弼: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合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 塞住欲念的孔穴,

其:高亨:指万民。兑,窍穴。

:音duì,通“兑”:指口,引申为孔穴。《古今韵会举要》:穴也。河上公:兑,目也。目不妄视也。

闭其门, 关闭欲念的门径,

塞其兑,闭其门:此句在五十六章重现。

门:指门径。河上公:门,口也,使口不妄言。王弼: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堇(勤)。 终身都不会有劳扰之事。

帛书乙本“终”作“冬”,假借字。

堇:音jǐn,通“勤”,劳作。

河上公: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终身不勤矣。王弼: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启其(兑), (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

王弼本“启”作“开”,避汉景帝刘启名讳。

:帛书乙本如此,通“兑”。甲本作“闷”:浑噩,浑沌无知。“启其闷”,如果打开混沌无知。义近。王弼本作“兑”。

河上公:开目视情欲也。

济其事, (就会)徒增利欲熏心之事,(www.xing528.com)

帛书乙本残“事”。

济:增加。河上公:济,益也。益情欲之事。

终身不救。 终身都不可救治。

帛书甲本残“不救”,乙本残“终身”,“不救”作“不棘”。

河上公:祸乱成也。王弼:不闭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 能够观察到细微的,叫作“明”,

帛书甲本残“见”“明”。

河上公:萌牙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

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音xíng,陶器),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牦牛)、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砲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能够持守柔弱的,叫作“强”。

乙本残“柔曰”。

河上公:守柔弱,日以强大也。王弼: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韩非子·喻老》: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xiǎn mǎ,前导),故能杀夫差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

用其光, 用其光大之处,

河上公:用其目光于外,视时出之利害。王弼:显道以去民。

复归其明。 返照内在细微的清明。

乙本残“其光,复归其明”。

河上公:复当反其光明于内,无使精神泄也。王弼:不明察也。

毋遗身央(殃), 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殃,

乙本残“毋”。

遗:招致。

央:通“殃”。灾祸。

河上公:内视存神,不为漏矣。

是谓袭常。 这就叫因袭“常道”。

乙本残“袭”。

袭常:王弼本作“是为习常”。袭,因袭。袭常,因袭恒常之道。

河上公:人能行此,是谓习修常道也。王弼:道之常也。

为道是天下之始、天下之母,道在本章的体现,就是“守柔”。“守柔”即不可“启其兑,济其事”,不刻意主观意志,强调要认知“大道”,因袭“恒常之道”,方乃“终身不殆”。

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言“道”天下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把握这一原则,知天下,观复天下,天下则顺从自然,生生不息。

第二层,“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一是强调“关闭”欲念,则无劳烦之事。什么欲念呢?《第十二章》说得很清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之耳聋;五味令人之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之行妨。”为什么呢?人性使然。过度贪欲、贪念,享受奢华,是人类靡费无度、灾祸之因、违背自然之源。所以,如果开启、纵容欲念,却永远无法挽回;二是要“见小曰明”,从事物端倪,认知“大道”之明,所以王弼说:“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强调要“守柔”,“守柔曰强”。

第三层,“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道身央(殃),是谓袭常”。用“道”才能自我“观照”,趋利避害,这就叫作“因袭恒常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