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49章圣人之心

老子注读:第49章圣人之心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者信之,守信的人,信任他,河上公:百姓为信,圣人因而信之。帛书甲本残“圣人”,乙本残“为天下浑心”。这一章讲“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第三层,讲圣人立天下,是不主观臆断,不有所偏执,“为天下浑心”,深入人们的灵魂,最终达到天下之心归于浑朴。

老子注读:第49章圣人之心

本章主旨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把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讲圣人自己要“无心”,没有自己的主观成见;对百姓要“有心”,以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对百姓要“德善”“德信”:“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正因为“德善”“德信”而无所偏执,做到“天下浑心”,天下之心归于浑朴。

圣人恒无心, 圣人没有自己主观成见,

帛书甲本残此句,乙本残“圣”,王弼本作“圣人无常心”。任继愈译作:“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陈鼓应作“圣人常无心”,圣人没有主观成见。

恒:恒常。《说文》:常也。任继愈:“常”,不变,固定。

无心:无偏见。

河上公:圣人重改更,真因循,若自无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而是把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

帛书甲本残“姓”“心”,乙本“百姓”作“百省”。省,通“姓”。

河上公:百姓心之所便,因而从心。王弼:动常因也。

善者善之, 善良的人,善待之,

河上公:百姓为善,圣人因而善之。

不善者亦善之, 不善良的人,也善待之,

河上公:百姓虽有不善者,圣人化之使善也。王弼: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也。 以德使之善。

帛书甲本残“之,德善也”,乙本残“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据王弼本补。

德:品德。高亨:德得古通用,今依德字作解。德,品德也。又:同“得”,得到。任继愈、陈鼓应从之。

河上公:百姓德化,圣人为善。王弼:无弃人也。

信者信之, 守信的人,信任他,

河上公:百姓为信,圣人因而信之。

不信者亦信之, 不守信的人,我一样信任他,

河上公:百姓为不信,圣人化之使信也。

德信也。 德使之守信。

帛书甲本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www.xing528.com)

河上公:百姓德化,圣人为信。

圣人之在天下也, 圣人处天下,

歙歙焉, 使百姓无所偏执,

歙歙:音xī xī,心无所偏执的样子。又:歙,和。高明:“歙歙”如“歙然”,合貌,字亦作“欱”。高亨:歙,读为翕,合也。翕翕,浑和貌。任继愈:“歙”,和顺,谐和。“歙歙”,谐和的样子。陈鼓应:收敛,指收敛主观的意欲。一本作“惵惵”,音dié dié,恐惧。河上公作“怵怵”,音chù chù,戒惧、警惕貌。

王弼: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河上公: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

为天下浑心。 天下之心归于浑朴。

帛书甲本残“圣人”,乙本残“为天下浑心”。

河上公:言圣人为天下百姓浑浊其心,若愚暗不通也。

百姓皆属耳目焉, 百姓都将这些注入其耳目,

王弼本无此句。

属: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注其”。属,通“注”,《说文》:注,灌也。高亨引河上公“注”作“用”解:按注,专用其精力也。任继愈作“专注”解。又云,马王堆甲、乙本、王弼本都没有这一句,但王弼有对这一句的注解。

河上公: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听也。王弼: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 圣人使他们都无欲,回到婴孩般的纯朴。

帛书甲本残“皆孩之”,乙本残“百姓”“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诸本如此。高明注本经文中作“圣人皆孩子”,然后文释义时,又作“圣人多孩之”,旧注多谓圣人怜爱百姓,而以无识无知之孩婴养教之。可见,“多”为“皆”之误,“子”为“之”之误。

孩:用作动词,使……像小孩那样。高亨、任继愈、陈鼓应等注解各异。

河上公:圣人爱念百姓如婴孩赤子,长养之而不责望其报。王弼: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垂巨而不惧於欺,难绩塞耳而无戚於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于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于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于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智者,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乌乱于上,鱼乱于下,是以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合其所能而为其所否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这一章讲“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全章以“无心”“有心”“浑心”,“三心”来展开论述。

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老子特别强调“无心”与“有心”。“无心”,谓圣人是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成见,所处浑朴,自然顺应天下,遵“道”而行;“有心”,是讲“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原则。

第二层,对善与不善、信与不信,并不区别对待,而是通过“德善”“德信”改变后者。

第三层,讲圣人立天下,是不主观臆断,不有所偏执,“为天下浑心”,深入人们的灵魂,最终达到天下之心归于浑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