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无为无事取天下

老子注读:无为无事取天下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旨“无为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两处: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做到“无为(不妄为)”,也就无所不为了。高明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应作“无为而无以为”。“无为无事取天下”,即是强调统治者去政教繁苛,不繁复、不扰民,以无为、无事治理天下。所以老子强调依“道”行事,则“无为无不为”,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注读:无为无事取天下

本章主旨“无为无事取天下”。“无为”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子》出现十一处。本章为第五次,有两处,其他在《第二章》《第三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两处)《第五十七章》(两处)《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出现。

还有一个重要现象,《老子》中,“无为”“无事”连用出现多次,本章两处: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有(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第五十七章》两处: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为”“无事”不等同,是有区别的。“无为”是“道”的基本属性,“无事”是“无为”的具体化。不一一赘述。

为学者日益, 求学(政教礼乐)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长,

学:河上公:政教礼乐之学。

河上公: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王弼: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闻道者日损。 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损(消损)。

帛书乙本如此,甲本残此句。

闻:接受,追求。王弼本作“为”,求。

河上公: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王弼: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有(又)损, 减损又减损,

有:古同“又”。河上公:损情欲又损之,所以渐去。

以至于无为, 一直到“无为(不妄为)”的境界,

河上公: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也。

无为而无不为。 做到“无为(不妄为)”,也就无所不为了。

帛书甲本残此段,乙本残“为,无为而无不为。”本段残缺部分据乙本、王弼本补。高明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应作“无为而无以为”。

河上公: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王弼: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也, 治理国家,(www.xing528.com)

取:治理。

恒无事; 必须长久不繁复、不骚扰(百姓);

帛书甲本残“无事”,王弼本作“常以无事”。

无事:不繁复、不骚扰。高亨:犹无为也。

王弼: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也, 如果政教繁苛,

有事:政教繁苛。高亨:犹有为也。

王弼: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帛书甲本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乙本残“不”“下”,据王弼本补。

河上公: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王弼:失统本也。

“无为无事取天下”,即是强调统治者去政教繁苛,不繁复、不扰民,以无为、无事治理天下。本章与《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类似,开篇即言“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给读者产生老子否定“为学”的“误解”。其实,通读该章上下文,始知此“学”非彼“学”。此“学”为统治者“政道”“政教”之“伪学”,河上公认为:政教礼乐之学。彼“学”才是知识、学问。所以老子讲,为伪政道、政教之学者日益,则离“道”愈远;而追求“大道”的人日益,个人欲望则更加减损。

所以老子强调依“道”行事,则“无为无不为”,以无事取天下。

尤其是要注意“无为”“无事”的连用,在《老子》中数次使用,两者相通却有不同。“无为”是“道”的基本属性,“无事”是“无为”的具体运用。

分两层理解:

第一层,“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否定统治者“政道”“政教”之“伪学”,讲“闻道”“识道”“行道”,则“无为无不为”。

第二层,“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矣”,讲“遵道”,以无事取天下;反之,如“违道”“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也讲: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