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40章:反者道之东

《老子注读》第40章:反者道之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明将此章作第四十一章,认为今本第四十章与四十一章错简。本章主旨即“反者道之动”,往复,是“道”的运动。道之动也;说的是“道”的运动;河上公: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也。这一章讲“反者道之动”,是说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一是“道”不断运动、变化、往复;二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老子注读》第40章:反者道之东

高明将此章作第四十一章,认为今本第四十章与四十一章错简。据帛书甲乙本次序,本章当在第四十一章之后与第四十二章之前,兹依帛书文次移此。

本章主旨即“反者道之动”,往复,是“道”的运动。若依高明说,“‘反’是辩证之核心,相反之事物彼此对立,又互相依存”,则是对立面相互转化,是道的运动。

其实,往复也好、对立面也好,都含有事物相互运动、转化的道理、规律。

“反者道之动”思想,是老子对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事物发展变化、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对我们今天顺应自然、反对乱为、克服主观臆断、尊重客观规律,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反”也者, 所谓“反”(往复或反面、对立面),

帛书甲本残“反也者”。反:《说文》:反,覆也。“覆”同“复”,循环往复。高亨:借为返,去而复回为返,即循环。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王弼: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

道之动也; 说的是“道”的运动;

河上公: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也。王弼: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 所谓“弱”(柔弱),

帛书乙本残“弱也”。

道之用也。 说的是“道”运用。

河上公: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长久。王弼:柔弱同通,不可穷极。

此句任继愈译为:走向反面,是“道”的运动;柔弱谦下是“道”的功用。陈鼓应译为: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www.xing528.com)

天下之物生于有, 天下的事物都生于有,

帛书甲本残“下之物生于有”。

河上公: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于有也。

有生于无。 有生于无。

帛书甲本残“有生于无”,乙本残“生”。

河上公:天地神明,蜎飞蠕动(蜎飞蠕动:蜎,音yuān。昆虫小动物飞行或蠕动),皆从道生,道无形,故言生于无,此言本胜于华,弱胜于强,谦虚胜盈满也。王弼: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这一章讲“反者道之动”,是说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一是“道”不断运动、变化、往复;二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老子这一“反者道之动”理论,是其对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中,存在着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通唯物辩证法。对于我们今天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从全章来看,“‘反’也者,道之动也”,讲“道”的运动;而“‘弱’也者,道之用也”,讲“柔弱”为“道”的应用特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讲“道”的运动在万事万物“无、有”变化之中。

任继愈先生一方面认为这是老子辩证法观点,而另一方面,又说“但老子认为一切柔弱的东西都可以胜过刚强的东西,把他绝对化了,就把贵柔的原则讲死了”。“老子辩证法的局限性,还有待后人的继续完善”。实际上,老子“贵柔”并没有绝对化,历代认识有偏差。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