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35章:大象不既

《老子注读》第35章:大象不既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旨讲“大象不既”,“大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参照《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四十一章》:“无(大)象无刑(形)”。“天下往”与《第三十四章》“万物归焉”同义。往而不害,天下归往在大道的气象下边,互不伤害,往:归往。《第三十四章》再次对“道”进行论述,“道”广博,周行于天下,运动于我们四周,但“道弗为主”,从来不主宰、强加于万物之上。第三层,讲“大象不既”,大道无穷无尽。

《老子注读》第35章:大象不既

本章主旨讲“大象不既”,“大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上一章讲“道弗为主”,“道”不主宰万物,不以其大,故能成其大,故“万物归焉”。这一章则讲“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天下往”,都有天下归往的意思。

后文“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是对《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的进一步阐述,更强调“道”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执大象, 执守大道,

执:执守。

大象:大道。参照《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四十一章》:“无(大)象无刑(形)”。

河上公:执,守也。象,道也。王弼:大象,天象之母也。

天下往; (就可以行遍天下,影响天下,)天下人就会自然归往他。

帛书甲本残“天下”。“天下往”与《第三十四章》“万物归焉”同义。高明:“执大象,天下往”,谓圣人守道无为,则天下万民归往也。

河上公: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大率所明,往来于己也。王弼: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矣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 天下归往在大道的气象下边,互不伤害,

往:归往。河上公:归往。

王弼:无形无识,不偏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安平太。 相互平安康泰。

帛书甲乙本、王弼本如此。

安:同“乃”,于是,就。

太:同“泰”,安泰平和

河上公: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安而大寿也。

乐与饵, 动听的音乐美味的食品,

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残“饵”。乐:音乐。饵:美食

过格(客)止。 只能吸引一时的过客,不过停顿一下脚步(然后离去)。

格:帛书甲乙本如此。格:客。“客”之假借字。

河上公: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www.xing528.com)

故道之出言也, 所以用“道”讲出来,

王弼本“言”作“口”。

曰:“淡呵,其无味也。” 可以说是平淡而没有味道。

淡: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谈”,“淡”之假借字。

河上公:道出入于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咸苦甘辛也。

视之不足见也, (虽然)看它,看不见,

帛书甲本残“视之”。

河上公: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而见。

听之不足闻也, 听它,听不到,

河上公: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徵羽可得听闻。

用之不可既也。 然而大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既:尽,穷尽。《广雅·释诂》:尽也。

河上公:用道治国,则国安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时也。王弼: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讲“道”恒无名、素朴,至于小、无形,却顺于自然,万物以遵,“道恒天下”、道行天下。《第三十四章》再次对“道”进行论述,“道”广博,周行于天下,运动于我们四周,但“道弗为主”,从来不主宰、强加于万物之上。成就万物,不以有德;恒常无欲,不以为大。

这一章重点则讲“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简言之,“大象不既”。

本章分三层理解:

第一层,讲“执大象,天下往”,执掌大道,则天下归心。

第二层,讲“道”,“往而不害”。为什么说“道”天下归往呢、因为它不妨害万物,国家安宁,平安康泰。有道之人是这样,有道之事也是这样。

第三层,讲“大象不既”,大道无穷无尽。联系《第十四章》言“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夷;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微。”“道”虽然平凡,无色、无味、无声,却无所不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在现实社会就是这样,无味胜有味,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