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旨“天道不欺”,不欺己、不欺他。老子指出,所谓“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奇货”,都是第三章“可欲”“难得之货”的具体表现,“欺己”就是沉湎于声色犬马、荒淫无度,害己;“欺他”就是加重了对自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害他。
五色令人目盲; 纷乱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比喻缤纷绚丽的色彩。
盲:失明。比喻眼花缭乱,失去判断。帛书乙本及王弼本作“盲”,帛书甲本作“明”。河上公:贵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
五音令人之耳聋; 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
河上公: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
五味令人之口爽; 丰盛的食物使口舌不知所从;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比喻丰盛的美味佳肴。
河上公:爽,亡也。人嗜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味也。
《庄子·天地》: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音zōng,堵塞不通)中颡(音sǎng,额头);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取舍)滑(乱)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淮南子·精神训》:“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
驰骋田猎, 纵情狩猎,
田猎:帛书甲乙本作“田臘(腊)”。
令人心发狂; 使人心情发狂;
河上公: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王弼: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失。耳目心口,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 稀有(难得)的货品,
令人之行妨。 使人行为不轨。
妨:《说文》:“害也”。即妨碍、妨害。帛书甲本作“方”,乙本作“仿”。(www.xing528.com)
帛书甲本作“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与王弼本顺序不同。
河上公: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责意欲,不知厌足,则伤身辱也。王弼: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之治也, 因此圣人治理,
圣人:帛书甲本作“声人”。王弼本无“之治也”。河上公: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
为腹不为目。 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目:眼睛。比喻外在的。河上公:目不妄视,妄视泄情于外。王弼: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故去彼而取此。 摒弃物欲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故去罢耳此”。河上公: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老子提出“天道不欺”思想,为不欺己、不欺他。
本章分两层,一是现象,“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奇货”是诱因,是问题根源;“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是欺己、欺他,后果、恶果。二是要杜绝则“去彼取此”,善于守持。
上述“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奇货”,之所以谓欺己、欺他,是历史上从古到今人类过度索取、巧取豪夺、物欲横流、声色犬马、追逐利欲的丑恶表现,是道德沦丧、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的根源,其危害自然、危害社会的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以“五色”“五音”举例,不仅仅指青、赤、黄、白、黑、商、角、羽、徵、宫,并不是老子的要义,要义是纷乱的色彩、嘈杂的音调。纷乱的色彩包括美色女色,嘈杂的音调包括郑卫之音、靡靡之音。
《礼记·乐记》说: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又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至于驰骋田猎,难得之货,苏辙《历代论·汉昭帝》:“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这都是指统治阶级及时行乐、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
如此,社会享乐、奢靡之风盛行,事业衰败、国家败亡也就为时不远了。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之治”,是应该“去彼取此”,善于守持虚静。
联系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强调建设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坚决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坚持勤政为民、严格自律、清正廉洁、顺应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