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教育目的是培养受教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至于价值的内容,容后叙述。首先就教育目的观的重大因素这一点,来谈谈创造能力。关于这点,涂尔干有明晰的说明,引用如下:
“创造力是人类教育赋予的一种特权。各种动物所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如果要附上名称,可以说是进步的灌输。也就是,各种动物都是被它们的双亲积极地灌输。这种灌输,可以让动物身上潜在的某种本能发展。然而并不能使动物进入崭新的生活。
“这种灌输,使各种自然功能的活动顺畅,但是无法有所创造。
“母鸟教小鸟,学会飞翔后制造鸟窝。但是这小鸟除了凭自己的经验去发现之外,并没有被教导任何事情。
“动物不是完全在社会状态之外生活,但只能营造最简单的社会。即使是这种社会,也是个体凭其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机制在运作。
“因此,这里所实施的教育,没有办法在动物所拥有的天性上增加任何本质的东西。因为,动物基于所具有的天性,就可以充分地过团体生活或个体生活。
“至于人类,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非常复杂,所以不可能存在于我们的身体组织中,或者使它成为有机的各种素质形态。因·97·此,这些技能不可能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传递这些技能的功能就是教育。”(田边寿利译:《教育学与社会学》,《社会学徒》第3卷第7号)
至于社会生活何以需要发明力,田边寿利介绍华德的观点,可供参考。
“华德认为科学是提供人类方便的。因为科学是对我们阐明支配现象的不变恒常之一切理法。把这些理法适用于人类的结果,就成为人类的总资产——整个物质文明。
“依据华德的看法,文明是人类在其物质及精神上的一切成就。尤其是前者——物质文明,是利用自然的物质与自然的力量得来的。
“文明的精神层面是,被建立在物质文明之条件下。除非放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否则没有精神文明的存在。一旦找到这个基础,在每一个时代或各个民族,精神文明都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因此,精神文明是人类固有的、经常潜在的,可是只有在物质繁荣的肥沃田野上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总之,无论如何加以注意,如果欠缺适当的条件,就无法启发精神文明。(www.xing528.com)
“反之,只要具备这些条件,精神文明的开化就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注意了。华德的上列思考,关于精神文明就不需要太费心思。
“然而,谈到文明,常常是指物质文明,而没有加上任何形容词于文明之上。究竟产生这种文明,也就是产生物质文明的力量何在?华德认为就是发明能力。文明之所以成为人类独特拥有的,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这个发明能力。因此,他完全反对动物也有发明的论调。他认为这种论调是没有科学头脑的论调。发明能力和发明是华德最重视和最强调的,从他最早的著作《动力社会学》到最后的著作《应用社会学》,花了很大功夫讨论这个观点。”(田边寿利:《华德对斯宾塞的批判》,《社会学杂志》1924年1月)
此处所谓的发明能力,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价值创造力。至于一般发现,就是指认识存在的本质。
发明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泉源(社会理法的发明及其价值)
“发明能力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一切效果的关键。如果欠缺发明能力,人类就不可能长久在地球表面上居住或繁殖。这个能力正是一切技术的基础。这个能力正是科学上一切发明的基础。这个能力正是所谓物质文明,它成就一切。把有关自然方面已知的各种法则,适用于人类的用途上,这个能力造就上列物质文明的一切。
“一切种类的科学由于其法则的发现,一旦成立就立刻发生益处。无论其范围的大小,没有一个自然法则不被使用于这个目的上。阐明控制现象的不变法则,就是科学的真髓。
“凡是被称为真正科学的都具有这种特质。如果社会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应该具备这种特质。诚如人类对于其他科学付诸使用,一旦真正了解社会的各种法则,并且确立社会科学,这种科学必然可以实际加以利用。”(田边寿利:《华德对斯宾塞的批判》,《社会学杂志》1924年1月)
人类不可能增减自然的力量与物质,但是可以支配它,创造价值。独创或发明属于此。
人类没有增减世界质量总和的力量,但是人类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改变某种物体,使其成为崭新的存在。这就是发明、创造、独创,与用自然力量生产的情形并无不同。
人类又受到自由的设定,或自己承认的目的观所引导。因此,目的观念可说是指导人生的方向。
既然我们承认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增进受教者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幸福之价值创造能力,就要承认德育、利育、美育三方面的分工手段。但是这三方面是统整在人格的三个层面的,而非单独可以达到幸福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