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我们将新闻业看作一个大场域,将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业场域内的子场域。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型报道样式,可以说是新闻业场域内的后来者。一些新兴的报道样式也同样可被视作与数据新闻临近的子场域,比如虚拟现实报道、自动生成新闻等,数据新闻如何与邻近的场域展开位置竞争、如何提升自己的位置、如何合法化自身的地位,这些正是本节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有哪些力量推动了数据新闻团队的发展,以此来考量数据新闻子场域在进行位置竞争中调用了何种资源;二是由从业者评价数据新闻团队在新闻机构内部的地位,以从业者的感知来确定数据新闻团队的地位;三是数据新闻部门如何与其他部门展开合作,这是对第二个维度的补充,实际是从从业者的陈述来看其他部门如何界定数据新闻部门的地位。
访谈发现,数据新闻团队成立之初,普遍存在人手不足、方向不明以及生产量不够等问题,推动其发展壮大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导支持;二是专业奖项的认可。
几位从业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领导的支持对团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先人员调配,包括协调其他部门配合;二是较为宽松的环境,不设具体的考核目标。一位团队负责人称:
领导对我们的团队很支持,一方面给我们很多空间,比如对更新量、流量没有很死的限制,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也会一次次地转发我们的作品,让其他部门看到我们领域的价值,从而跟更多条线上的记者合作。[36]
除了宽松的考核,从业者也多次提到,团队创立之初,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领导在人员调配上的支持更为重要。
领导重视首先就体现在人员调配上,资金上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就是基本上不计成本,或者也没有任何考核任务,就是让你去发展,前期的束缚非常少,各方面支持力度都特别大,各部门的资源也会向我们部门倾斜。比如说编辑力量不够的时候,其他部门就会过来,提交一些策划、创意。创办初期就支持我们做了一个论坛,请了专家、同行,给我们出招。[37]
对于领导的支持,从业者解读称:
领导还是非常注重创新的,尤其是对新的技术非常看重。我们还同时组建了中国媒体上第一个无人机团队,还有研究传感器的团队,还有虚拟现实技术,这些都比较早地被应用起来了。投入是很巨大,这种投入你可能短期看不到收益,但这种新的应用你先进入的话,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优势的地位。我们可能会考虑在新闻报道之外,在一些产业,比如飞行服务等方面,做一些布局。比方说我们现在也建了飞行学院训练飞手,考试合格还可以拿证。然后把人集中起来,就可以开展其他业务了。[38]
根据从业者的阐述,领导支持可以转化为资源拨付,即调配人员与提供经费,不设具体考核目标也相当于是提供了发展经费,实际上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资本。而我们从领导支持的背后可以管窥经济逻辑的作用,按照从业者的理解,领导支持是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以便未来可以开展其他业务。数据新闻作为创新领域,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是领导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我们可以再次明确经济逻辑在场域内的主导作用。
访谈中,我们询问了从业者对数据新闻团队在媒体机构内部的地位的感知,大多数从业者都自认团队地位不错,是媒体机构内部较为重要的部门,也能够争取到比较重要的资源。一位从业者认为:
我觉得我们不可或缺是肯定的。各种新闻热点越来越依赖可视化。现在大家要做一个新闻的时候,第一或第二热点都会想到做图,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同时我们还肩负着报社所有新媒体新闻制作的重任,现在大家对H5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发布格式也是未来新闻的发展趋势。[39]
与之类似,一位团队负责人也认为其所在部门的被需求度很高:
一到年底,或是重要的时节,各部门的人都会来找我做很多的产品,各部门都需要我这边的支撑,不管是前端的支撑,还是视频的支撑。其他的部门没有前端或是设计的人才,所以就都需要我们的支撑。我们可以说是创新的引领者吧。[40]
两位从业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数据新闻部门所掌握的技术才能,即技术资本——能够制作酷炫的可视化项目。技术资本的掌握提升了团队的内部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公司内部对我们团队的认知是比较不错的,通常有一些稿件比较生涩,比较难懂。前一阵一个稿子涉及一个专业词汇,文字记者写了一篇比较硬的稿件,访问量就比较小,交给我们后,我们用可视化包装了一下,访问量一下子就翻番了。[41]
技术特长帮助数据新闻部门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了媒体机构外部,访谈中,三位从业者都提到了数据新闻部门承担的“外包”任务。
领导比较重视我们,还因为我们还可以承担一些定制的、外包的东西。现在政府机构也喜欢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信息,但它们自己又做不了,就会找媒体来做。像市政府或者什么部门想做一个制图啊,或者想做一个H5啊,都是直接来找我们。等于说我们帮助报社承担了外包任务。[42]
从从业者的陈述来看,数据新闻部门因可以制作酷炫的可视化项目,从而提升了其在媒体机构内部的地位,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新闻部门掌握了优势的技术资本。
数据新闻部门开展内部合作的方式能体现其地位。通过询问数据新闻部门如何与其他部门展开合作,可以管窥其他部门如何看待数据新闻部门以及不同部门间的地位差别与竞争。访谈中我们发现,数据新闻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问的合作并非畅通无阻,如前文所述,有的合作源自从业者个体对数据新闻的感知,有的源自部门的内部需求。有两种路径可以提升数据新闻部门在新闻机构内部的地位和被认可度,其中之一是新闻行业的各种奖项,多位从业者均提到了行业奖项的助益作用。
之前,同事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我们陆续获得了一些奖项,国内、国外的都有。这样其他部门就知道我们了,也了解我们在做什么了。(其他部门的同事)遇到需要在新闻中使用数据的情况就会主动来找我们。[43]
新闻行业的各种奖项不仅被用来提升数据新闻部门在企业内部的知名度,还可以作为一种补偿,一位从业者称:
一方面,我们本身在机构内部里是创新力量,有时候不一定立刻就有流量回报。至于得奖,一是对于媒体的美誉度有提升作用,二是让其他同事也更能理解、更关注我们在做什么,这样双方更容易合作。因为他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的话,可能合作意向和合作过程都不会很好。
从从业者的陈述来看,专业奖项有利于提升数据新闻部门在企业内部的被认可程度,补偿了团队短期内无法带来流量回报的遗憾,获得奖项增加了其文化资本,有利于提升其在场域内的地位。有从业者认为,“中国的数据新闻起步比英美晚了大约4年,而近几年来内地数据新闻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外对比也就差1年的距离了”[44]。中国的数据新闻作品也频频亮相各类数据新闻奖项。以数据新闻奖(Data Journalism Awards,DJA)为例,该奖创立于2012年,由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GEN)主办,是数据新闻领域最富影响力的奖项。2013年至2018年总体参赛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来自中国的数据新闻作品也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6件增长到了2018年27件(见表4—2)。作品的质量也日益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2017年,《新京报》的作品“2016年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被问得最多的是哪些事”[45]入围公共选择奖短名单,[46]2018年财新数据与可视化团队入围年度数据可视化、年度最佳团队和公共选择短名单,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并驾齐驱。
表4-2 数据新闻奖参赛情况[47]
第二种路径则是依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位从业者表示,“如果大领导在各种场合多强调数据部门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与其他部门的领导沟通需求时,可能就会被重视”[48]。受领导重视和“在各种场合被提及”为数据新闻部门增加了符号资本。一位从业者解释道:
领导还会帮着选选题,实际上在领导的支持下,报社在年终内部评奖时给了我们一个新媒体金奖。所以说我们还是需要领导的支持,才能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我们之前还获得了一个首届数据新闻大赛三等奖,但可能报社很少有人知道,但也算得了个奖。[49]
通过对数据新闻部门创立之初的推动力量、在媒体机构内部的地位认知及其如何开展内部合作的分析,我们发现,数据新闻子场域在新闻业大场域内处于相对比较优势的地位。在数据新闻团队创立之初,领导支持是其发展最大的推动因素,领导支持可以转化为资源拨付,比如增加人员以及降低考核标准等,相当于增加了数据新闻部门的经济资本。此外,从业者基本认同在媒体机构内部,数据新闻部门不可或缺。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拥有的技术资本——制作炫酷的可视化项目的能力,这项能力不仅可以让数据新闻部门有能力帮助媒体机构其他部门,还可以承担“外包”项目。在内部合作开展过程中,获得专业奖项的认可较大地提升了数据新闻部门在媒体机构内部的知名度,对位置提升起到显著影响,被专业奖项认可体现了新闻逻辑的作用力。
本章我们从新闻质量评价、录用人员标准、考核方法、数据新闻发展现状等维度考量了数据新闻场域内的主要作用力量。研究发现,新闻逻辑、技术逻辑与经济逻辑共同在场域内发挥作用,而经济逻辑是场域内最为主要的作用力量,无论是作品质量评价、员工考核还是从业者对发展现状的评价都紧密围绕流量展开,流量是经济作用力最为直接的体现。数据新闻作为子场域在新闻业场域内部占据相对较为优势的地位,我们发现,数据新闻部门所掌握的优势技术资本,即制作可视化项目的能力,对提升其在新闻业场域内的地位起到了显著作用,同时,数据新闻部门所掌握的文化资本,即其获得的专业奖项奖励也对其地位提升影响甚大。即便如此,从业者仍然感慨数据新闻发展面临瓶颈期,这种忧虑主要是出于对其经济价值的担忧,即如何将好的内容变现,数据新闻本身的专业价值及其质量并不构成隐忧。实际上,这也不仅仅是数据新闻面临的问题或困境,更是整个新闻业的难题。短期内,期待数据新闻扭转新闻业的经济困境似乎不现实,而数据新闻所凝聚的人才才是新闻业更为宝贵的财富。
[1]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3日,上海。
[2]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23日,上海。
[3] 《雪崩》是《纽约时报》在2012年推出的多媒体报道作品,详细讲述了一次造成较大伤亡的雪崩的发生过程,该作品获得了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网址为http://www.nytimes.com/projects/2012/snow-fall/index.html#/?part=tunnel-creek。
[4]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5]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23日,上海。
[6] 第三届数据新闻比赛获奖及入围名单出炉[EB/OL].http://www.voidcn.com/article/p-dkiodpim-bra.html.
[7] 从业者,线上访谈,2017年11月21日。
[8]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9]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7年11月11日,上海。
[10]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11]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3日,上海。(www.xing528.com)
[12]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7日,北京。
[13]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3日,上海。
[14]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15]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16]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17] MARCHETTI D.Subfields of specialized journalism[M]// Bourdieu and the journalistic field,Cambridge:Polity,2005:68.
[18] MARCHETTI D.Subfields of specialized journalism[M]// Bourdieu and the journalistic field,Cambridge:Polity,2005:74.
[19] 新媒体机构数据新闻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线上私人对话,上海,2018年3月27日。
[20]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1日,上海。
[21]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23日,上海。
[22]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23]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7日,北京。
[24] BENSON R & NEVEU E.Introduction:field theory as a work in progress[M]// Bourdieu and the journalistic field.Cambridge:Polity Press,2005:5.
[25]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1月23日,上海。
[26]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27]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3日,上海。
[28]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3日,上海。
[29]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30]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31]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32]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3日,上海。
[33] 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2017年11月11日,上海。
[34] 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2017年11月11日,上海。
[35] 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2017年11月11日,上海。
[36]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9月23日,上海。
[37]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38]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39]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40]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2月1日,北京。
[41] 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2017年11月11日,上海。
[42]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43] 团队负责人,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44] 团队负责人,行动研究,2017年11月11日,上海。
[45] 陈璐,张焕玲,李媛.2016年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被问得最多的是哪些事[EB/OL].新京报,(2017—03—08)[2018—03—29].
[46] 短名单即最终候选作品名单,最终得奖作品即出自短名单。
[47] 数据源自数据新闻奖官方网站https://www.datajournalismawards.org,统计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29日。
[48]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49] 从业者,面对面访谈,2016年10月26日,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