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新闻的定义,学界和业界至今莫衷一是,这主要是因为数据新闻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新闻实践,它的形态多变,其潜力仍在不断释放。研究者最初将数据等同于数字,将数据新闻定义为“在数字中挖掘故事,并利用数字来讲故事的新闻报道”[60]。随着实践的深入,数据的内涵得以扩充,图像、影像、声音等都被用作数据新闻的生产材料,形态的变动进一步增加了对其进行定义的难度。
同时,数据新闻的概念也经常被人与计算新闻、数字新闻等概念混用。考丁顿[61](Coddington)分析了90余篇有关计算机辅助报道、数据新闻以及计算新闻的学术研究和业界的相关讨论,对界定这些概念的文本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这些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性认知。粗略来说,计算机辅助报道更趋向于借由计算机解析数据完成调查报道,数据新闻更强调透过数据和可视化来传递故事,计算新闻则偏向使用计算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抽象化建立运算模型,或通过算法自动生成信息,来协助新闻生产。研究者建立了四个维度的分类框架,以进一步厘清这些概念:专业控制、开放性、认识论以及对公众的认知。
专业控制指的是新闻专业从业者对生产过程的掌控程度,计算机辅助报道基本由专业从业者制作,数据新闻则既可以由专业从业者制作,也可联合有志趣的公众共同制作,而计算新闻则完全在开放协作的环境下生产,公民、新闻从业者、计算机专业人士均可参与。开放性是指新闻生产过程的开放程度,计算机辅助报道的生产过程较为封闭,大部分操作是在新闻室内部完成的,而数据获取、分析的过程并不为公众所知;数据新闻则强调透明与开放,如前文所述,受到开放运动的洗礼,数据新闻实践会要求公开原始数据以及数据分析过程,甚至倾向于使用开源软件;计算新闻由于软件成本、人力成本等原因,也倾向于封闭生产过程,并不会全部公开算法或程序。认识论强调如何获取和分析数据以获得总体认知,计算机辅助报道采用社会科学中的抽样方法来描述总体情况,即借由社会科学的方法,通过小数据认识世界;数据新闻和计算新闻则强调大数据的运用,即采用总体样本,不再追求精确性。在对公众的认识上,计算机辅助报道将公众看作被动的接收者,新闻专业从业者才是合法的知识生产者;数据新闻重视公众的需求和公众参与,强调共同创造知识;计算新闻更强调积极的公众,期待公众自行运用工具进行分析,以生产个体化的知识。三种类型的新闻在不同维度上的强度也不同,详见图1—1。但这个分类框架主要基于西方的数据新闻实践,在应用于本土分析时仍需调适。吴小坤检索了有关数据新闻的18本中外教材、239篇英文文献和710篇中文文献,提取了59种数据新闻定义,结果显示,现有的数据新闻定义通常强调工具性和生产流程标准化,或强调统计性和新闻行业的创新性,对新闻性的关照非常少。[62]研究者认为,这一方面显示出数据新闻技术和工具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数据新闻仍然在新闻的范畴内发展,不需特别强调其新闻的特性。
图1-1 相关新闻类型解析[63]
方洁、颜冬则梳理了现有文献中对数据新闻定义的三种路径,即从新闻呈现形态、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行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界定。[64]从呈现形态上看,二者区别较大,数据新闻常通过可视化图表或交互设计等来呈现新闻发现。从生产流程理解,数据新闻是指“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的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65]。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理解,从业者提出,数据新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开放、共享、协作等理念将改变新闻生产。
本研究主要从生产流程的角度审视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在呈现形态上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改变,都渗透在其生产流程之中。由此,数据新闻可被定义为以数据作为核心新闻源,通过数据获取、清洗和分析等流程来寻找新闻点,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样式。
有从业者将数据新闻的历史追溯到1821年,但彼时还没有数据新闻的概念。第一次使用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一词的是程序员记者——阿德里亚·哈罗瓦提(Adrian Holovaty)。[66]他称自己为网页开发人员和音乐家,他精通编程语言,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修读完新闻学专业后,他开始为媒体工作,期间他提出并积极实践“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做新闻”(journalism via computer programming)。2006年,他的博客《报纸网站变革的根本出路》(A fundamental way newspaper sites need to change)[67]引发关注,文章认为,报纸应抛弃以故事为中心的写作方式(newspapers need to stop the story-centric worldview),转而进行由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实践,这是数据新闻一词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随后不久,由阿德里亚开发的街区网(Everyblock)上线,这是用编程方法做新闻的典型案例。阿德里亚编写的程序用于自动抓取政府网站、警局网站上的信息,多为警事信息,这些信息经对比核实后会发布在街区网上,用户可通过地址、邮编等查询发生于本街区的最新案件。
极客们的尝试也启发了机构媒体,2009年,英国《卫报》在其网站开设“数据博客”(datablog)栏目,同时推出“数据商店”(data store)栏目开放原始数据。创始人西蒙·罗杰斯称,“我们处在一个被信息淹没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来自全世界的数据,创办数据博客,是为了向读者开放数据,与读者共享”[68]。数据博客对伊拉克战争日志的报道被视作数据新闻的破冰事件,本书开篇谈到的伦敦骚乱的报道,也使数据新闻得以向全世界扩散。
数据新闻的定义基于其在一时一地的实践图景,定义的效力或许有限,更有意义的是探究作为一种社会科技文化现象的数据新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各种要素又是如何勾连并作用于这项实践活动的。数据新闻发端于英美媒体的探索性实践,将其放置在社会历史情境中,除了大数据时代的广阔背景,英美两国所经历的开放政府运动、开放数据运动与开源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也是形塑数据新闻的重要力量。在开放运动下催生的《信息公开法案》(FOIA)则让数据新闻得以生根。[69]
开放运动中的“开放”不仅意味着政治上开放,即开放政府信息,使公共决策与管理过程更透明,实现更好的公众监督;同时也蕴含技术层面开放的意味,即以更为友好的方式发布信息,提供机器可读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可利用性。两个维度的开放殊途同归,都根植于民主诉求,以期更好地监督权力。开放为数据新闻带来了日益丰富和便利的生产资料——可供分析的数据,透过对数据的检视和分析来做调查,数据新闻赋予了新闻业监督权力的新途径,尤其在调查报道日益式微之时,[70]数据新闻带来了新的希望——延续新闻业的公共服务传统。
20世纪末,在英美两国兴起的开源运动又进一步形塑了数据新闻。开源运动反对收费高昂的专属软件(proprietary software),倡导开放源代码供社会成员学习、修改,并免费使用。开源运动不仅是一场科技运动,也是一场社会文化运动,其政治文化意义在于降低知识使用与分享的门槛,使知识生产过程民主化。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新闻业。站在技术与新闻交叉口的数据新闻尤为受到透明和参与的开源文化的影响。透明之于新闻业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本封闭的新闻生产过程,令新闻生产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参与则是透明的下一步,即让社会成员参与新闻生产也即知识生产的过程中。
英国《卫报》数据博客(datablog)的新闻实践可谓开源文化注入新闻业的最佳注脚。数据博客上的多数数据新闻都会在文末附上文中数据的下载链接,这些数据都经过了编辑,公众可免费下载并进行二次分析。在这里,作为新闻生产物质基础材料的原始数据,即新闻生产的“源代码”向公众公开,它不再被视作媒体机构的私有财产,而是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公共财富。前文提到,538网站[71]也在Github[72]上发布新闻作品的原始数据,更重要的是还会附上数据处理过程的详细说明。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中,原始材料比如采访录音等被视作从业者的私有财产,通常不会向公众公开,如何处理原始材料是从业者个人管辖权的一部分,也是其文化权威的来源。封闭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令新闻生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受到开放与开源运动的影响,开放与透明的知识生产过程成为公众新的诉求,《卫报》数据新闻的实践积极地回应了这种诉求。《卫报》也将数据新闻实践作为开放新闻室的立足点。[73]
开放、透明与参与相互交织。透明的生产过程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机会,众包便是实现公众参与的途径之一,也是《卫报》数据博客经常使用的生产方式。在“测试你家的宽带连接速度”[74]报道中,《卫报》邀请读者通过测速工具上传自家宽带的实际网速,并评价英国的宽带网络建设。共有3 150名读者上传了数据,《卫报》据此制作了英国宽带速度地图。通过对比读者上传数据与网络供应商宣称的连接速度数据,报道发现两者最大差距为60%。通过众包,社会公众参与到了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并构建出了另一幅知识图景,区别于既定机构所设定的知识框架,在本例中,即为大型网络公司所宣称的网络连接速度。此外,《卫报》数据博客也较多使用开源软件生产数据新闻,比如谷歌表格(Google Form)、谷歌融合图表(Google Fusion Tables)等。虽然开源软件能达成的可视化效果常被业内人士诟病,但数据博客创始人西蒙·罗杰斯解释说这是有意为之,开源软件的使用既方便了数据的共享与再利用,又便利于公众参与,公众只要拥有一个谷歌账号,即可下载原始数据并进行二次创作。[75]尤其是具有人文精神并掌握较高计算机技能的公众,他们参与到了新闻生产中(被称作programmer journalist,程序员记者),为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76]
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计算机辅助报道以及精确新闻是数据新闻的先导,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新闻形态的更迭,也就是说数据新闻何以能够产生,卜卫认为是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推动了新闻形态的更迭。第一条线索是新闻业独立性的要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新闻报道经历了客观性新闻报道、解释报道、调查报道和精确新闻报道的发展过程。每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实质上都在追求摆脱新闻来源的控制,强调记者报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77]如前文所述,精确新闻的创始人梅耶在探索精确新闻时,也认为将数据作为新闻源有利于新闻业的独立,减少精明的政客和公关人员对新闻的控制。
第二条线索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休伊特(Hewett)在分析数据新闻在英国的发展路径时提到,调查报道举步维艰,难以获取新闻源,计算机辅助报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信息公开法案、开放数据运动等使得数据日益容易获取,数据量持续充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降低了数据获取与分析的成本,由此计算机辅助报道逐步演化为数据新闻。[78]
这两种解释路径仍无法有效地回答数据新闻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实际上,数据新闻无法摆脱新闻源对新闻生产的控制,经验研究发现,数据仍首要来自官方发布。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仅作为外因驱动数据新闻的产生,下文我们将尝试从知识生产的视角来探寻促使数据新闻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如果将新闻视作一种知识形式,那么报道形态的变迁可视为新闻业在不断尝试提供合法化的知识类型,而要界定什么是合法化的知识类型则受到外部社会变迁的影响。将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研究取向始自芝加哥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帕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帕克提出有两种形态较为分明的知识类型——熟识知识(acquaintance with)和理解知识(knowledge about)。[79]熟识知识是基于个体经验积累的、常识性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技能技术类知识,以及通过直接体验或接触所获得的知识;理解知识则是正式的、理性的、系统的知识,它是基于科学观察或验证过程的知识,其特点是可验证、准确和精确。理解知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哲学与逻辑,这类知识首要关注人类的思想;历史,主要关注事件;自然科学,主要关注事物。帕克将人类的知识视作一个连续的光谱,光谱的两端是上述两种形态分明的知识,其他不同的知识依据其在熟识知识和理解知识两个维度上的不同分列在光谱上。新闻比较靠近知识光谱中的熟识知识的一端,是主要通过体察或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它不是科学,不关注事物;也不是哲学,不关注概念思想。帕克认为,新闻与历史有相似之处,二者都关注事件,但不同在于对历史知识来说,事件发生的顺序或因果关系不可或缺,而新闻聚焦的则是孤立的、零散的事件,对事件的顺序并不敏感。[80]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具有一些核心特性:一是对时间性的强调,转瞬即逝;二是关注孤立的事件,不具有系统性;三是可传播性,正因为需要面向大众传播,新闻无法像科学一般精确和系统。[81]
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帕克提出:“知识社会学不应关心什么构成了正当的知识,即对原则或事实的陈述,而更应该关注不同类知识产生的情境及其功能。”[82]也就是说,新闻不应拘泥于知识的特性是什么,而应探索其发生的情境和功能。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公众对知识的认知受到社会情境变迁的影响,为顺应公众的需求,适应不断变迁的外部环境,合法化自身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职业地位,新闻业正不断探索应向公众提供何种类型的知识,以及什么样的知识是更具正当性的,由此发生了报道形态的更迭。
在便士报出现之前,新闻业用来生产知识的物质原材料是文件(documents),文件具有建构社会现实的合法性,由文件所生产出的知识不太强调时效性,其保鲜期较长,知识生产方式主要是摘录、抄写,知识的功能主要在于记录。[83]而便士报出现后,尤其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激烈变动的社会现实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具有时效性的战地信息,这些信息较难从文件中获取,战地观察、采访士兵或军官开始替代文件摘抄,采访应运而生。由此,知识生产的方式由摘抄变为口头获取,知识的保鲜期变短,时效性特征凸显,其功能逐渐由记录转为报道。
借由采访所生产的知识较多地聚焦于个体故事或个案,正如帕克所总结的,新闻较多关注孤立的事件,前文所分析的“新新闻”即是以上观点的极致体现,它是追求个体叙事与故事性的知识。为保证个体口头陈述的真实性,新闻业确立了一套实践逻辑,或称“策略性仪式”,[84]比如信源交叉检验、权威信源验证等,这些规则得以将新闻知识与小说、传闻等其他类型的知识区分开来。
规则、逻辑等共同构成了新闻实践活动的核心原则——客观性原则,自20世纪以来,客观性原则逐步被全世界新闻业奉为圭臬,它体现了一种理性实证主义的知识观,即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前文提到的“新新闻”在与精确新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从知识生产的视角来理解,这意味着后者提供了更具合法性的、更科学的知识。精确新闻根基于计算机辅助报道,也十分依赖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但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将社会科学中的抽样、调查和假设检验等量化方法融入新闻报道,其所使用的方法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精确新闻也是新闻业日益拥抱社会科学的产物,这种转向始于20世纪,美国社会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的洗礼,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臻成熟,新闻业也正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借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新闻业可以提供更科学的知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职业地位也得到强化。
安德森援引精确新闻创始人梅耶的话认为,“新新闻将新闻业推向艺术,而精确新闻则将新闻业推向科学”[85]。科学的隐含之意即可信,科学史学家西奥多·波特认为,长久以来,“数字都与理性和客观性有着关联,通过对数字进行量化分析是有用的克服不信任的策略,特别是在容易受到外界批评的专业领域”[86]。新闻业恰是这样的专业领域的典型代表,增加数字和量化分析契合了新闻业提升公众信任度的需求。这种需求只增不减,当公众对新闻工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的时候,我们可能期待新闻知识的标准越来越量化。数据新闻正是这种知识生产标准下的产物,它看起来更加客观,也更符合科学的知识的标准。
在社会情境中,开放和开源运动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基因培育了数据新闻产生的土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存储和分析的工具,大量数据的产生与开放提供了物质材料,知识生产的量化标准和科学标准则推动了数据新闻的产生。在愈加复杂的后工业时代,一个无法为公民提供应对生活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的新闻业,注定要丧失合法性。[87]数据新闻的出现也是从业者为挽救新闻业作为合法知识提供者的一种努力。
本章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了数据新闻的产生历程,追溯了与数据新闻相关的新闻实践的演变。实际上,在新闻中使用数字甚至可以上溯至中国的唐代,但当时的数字并无特殊意涵,与文字一样,仅作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随着统计学和医学的发展,数字开始应用于数据分析的场景中,并被视是更为真实有效的信息。随着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日臻成熟,其研究方法开始应用于新闻生产,并产生了新的报道样式——精确新闻。同时,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也开启了新闻室内计算机化的进程,催生了计算机辅助报道。二者都是数据新闻的先导。本章我们探寻了数据新闻概念的出现、发展,并提出数据新闻的产生受到大数据时代、开放运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等外部要素的推动,而外部环境的变迁推动了新闻业内部不断探索,提供顺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形式,合法化自身的职业地位,数据新闻亦是这种探索的产物。
[1] ARTHUR C.Analysing data is the future for journalists,says Tim Berners-Lee:Inventor of the world wide web says reporters should be hunting for stories in datasets [EB/OL].(2010—11—22)[2018—01—07].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0/nov/22/data-analysis-tim-berners-lee.
[2] ARTHUR C.Analysing data is the future for journalists,says Tim Berners-Lee:Inventor of the world wide web says reporters should be hunting for stories in datasets [EB/OL].(2010—11—22)[2018—01—07].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0/nov/22/data-analysis-tim-berners-lee.
[3] 张超、钟新.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J].编辑之友,2016(1):77.
[4] 张超、钟新.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J].编辑之友,2016,(1):76.
[5] 钱进.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J].新闻记者,2015,(2):65.
[6] HOWARD B A.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 [R].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2014:9.
[7] 冯帆、艾红红.从数字新闻、精确新闻到数据新闻[J].新闻春秋,2017,(3):73.
[8] FRIENDLY M.A brief history of data visualization [M/OL].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 [2018—01—02].http://www.datavis.ca/papers/hbook.pdf.
[9] FRIENDLY M.A brief history of data visualization [M/OL].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 [2018—01—02].http://www.datavis.ca/papers/hbook.pdf.
[10] FRIENDLY M.A brief history of data visualization [M/OL].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 [2018—01—02].http://www.datavis.ca/papers/hbook.pdf.
[11] 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M].岳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2.
[12] HOWARD B A.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 [R].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2014:9.
[13] FRIENDLY M A brief history of data visualization [M/OL].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 [2018—01—02].http://www.datavis.ca/papers/hbook.pdf.
[14] 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M].岳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7.
[15] FRIENDLY M A brief history of data visualization [M/OL].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6 [2018—01—02].http://www.datavis.ca/papers/hbook.pdf.
[16] GARRIS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1998:11.
[17] GARRIS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1998:11.
[18] 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1):13.
[19] 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1):13.
[20]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6.
[21]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6.
[22] HOWARD B A.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 [R].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2014:10.
[23] GARRIS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1998:20.
[24]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7.
[25]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7.
[26]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10.
[27]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
[28] GARRIS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1998:20.
[29]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10.
[30]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10.
[31] HOUST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a practical guide[M].New York:Routledge,2015:9.
[32]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24.(www.xing528.com)
[33] 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1):15.
[34] COX M.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C/OL].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Chapel Hill,Southeast Colloquium,March 17—18,2000:19.
[35] 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1):12.
[36]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37]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38]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39]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37.
[40]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41]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44.
[42] 罗以澄,胡亚平.挑战现实理性、构建浪漫真实——解读新新闻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叙事结构[J].现代传播,2004,2:31.葛昀.评议“新新闻主义的复活”[J].新闻大学,1999,秋:52.
[43] 罗文辉.精确新闻报道[M].台北:正中书局,1991:27.转引自葛昀.评议“新新闻主义的复活”[J].新闻大学,1999,秋:52.
[44]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39.
[45]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46]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47] 楼坚编译.新新闻主义的复活[J].新闻大学,1995,冬:50.
[48]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49]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50]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51] PHILIP M.The new precision journalism [M/OL].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2018—01—07].https://www.unc.edu/~pmeyer/book/Chapter1.htm.
[52] 梅耶.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肖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
[53] GARRISON B.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 1998:10.
[54]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66.
[55]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66.
[56]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66.
[57] 方洁.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2.
[58] 章永宏,黄琳.重建客观:中国大陆精确新闻报道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73.
[59] 徐笛,马文娟.数据新闻研究学术图景及理论化路径.新闻春秋,2017,(2):75—84.
[60] HOWARD M.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R/OL].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2014—05—30 [2017—12—19]:5.http://towcenter.org/the-art-and-science-of-data-driven-journalism/.
[61] CODDINGTON M.Clarifying journalism's quantitative turn [J].Digital Journalism,2015,3(3):331—348.
[62] 吴小坤.数据新闻:理论承递、概念适用与界定维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20.
[63] CODDINGTON M.Clarifying journalism's quantitative turn [J].Digital Journalism,2015,3(3):337.
[64]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6:74.
[65]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6:75.
[66] HOWARD M.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R/OL].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2014—05—30 [2017—12—19]:7.http://towcenter.org/the-art-and-science-of-data-driven-journalism/.
[67] HOLOVATY A.A fundamental way newspapers sites need to change[EB/OL].2006—09—06 [2018—02—03].http://www.holovaty.com/writing/fundamental-change/.
[68] ROGERS S.Welcome to the datablog:looking for stats and facts?This is now the place to come[EB/OL].2009—03—10 [2018—01—10].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09/mar/10/blogpost1.
[69] CODDINGTON M.Clarifying journalism's quantitative turn[J].Digital Journalism,2015,3(3):331—348;HARLAN Y & ROBINSON D G.The new ambiguity of “Open Government”[J].UCLA Law Review Discourse,2012,59:178—208.
[70] Walton,M.Investigative shortfall[EB/OL].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10—09 [2018—03—01].http://ajrarchive.org/article.asp?id=4904.
[71] 538网站网址为http://fivethirtyeight.com/,2008年由统计学者Nate Silver创建。538意指美国大选中的选举团总人数。该网站起初作为个人博客,专注于民意调查分析。随后被《纽约时报》纳入麾下,现转到ESPN旗下,内容也由民意调查拓展至政治、经济、科技、体育、文化等内容的量化分析与解释。在几次美国大选中,其因调查预测与可视化作品而声名鹊起,被诸多机构和媒体争相追捧。其数据公开网址为:https://github.com/fivethirtyeight/data。
[72] Github是一个源代码托管网站,网址为http://github.com。在开源运动中,一些参与者通过该网站进行源代码共享与协作修改,网站由此聚集了大量用户,目前该网站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代码托管和开源社区。受开源文化影响,该网站亦有大量媒体入驻,它们可以在这里发布报道原始数据或公布其他新闻素材。这里仅举一例,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在该网站公布了自行开发的可视化软件的源代码。
[73] 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6):7—13.
[74] GARSIDE J.Broadband Britain:how fast is your connection?[EB/OL].2012—05—08 [2018—01—08].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may/08/broadband-speed-britain.
[75] STRAY J.How the Guardian is pioneering data journalism with free tools [EB/OL].2010—08—05 [2018—02—06].http://www.niemanlab.org/2010/08/how-the-guardian-is-pioneering-data-journalism-with-free-tools/.
[76] LEWIS S & USHER N.Open source and journalism:toward new frameworks for imagining news innovation[J].Media,Culture & Society,2013,35(5):602—619.
[77] 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1):12.
[78] HEWETT J.Data Journalism Grows Up// Data journalism:inside the global future.Suffolk:Abramis Academic Publishing,2015:27—38.
[79] PARK R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69.
[80] PARK R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70—672.
[81] PARK R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70—672.
[82] PARK R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82.
[83] ANDERSON C.W.Between the unique and the pattern:historical tension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quantitative journalism[J].Digital journalism,2015,3(3):349—363.
[84] TUCHMAN G.Objectivity as strategic ritual:an examination of newsmen's notions of objectivit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2,77(4):660—679.
[85] ANDERSON C W.Between the unique and the pattern:historical tension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quantitative journalism[J].Digital journalism,2015,3(3):349—363.
[86] PETRE C.A quantitative turn in journalism?[EB/OL].2013—10—30 [2018—01—09].https://towcenter.org/a-quantitative-turn-in-journalism/
[87] REICH Z.& GODLER Y.The disruption of journalistic expertise// Rethinking journalism again:societal role and public relevance in a digital age.London:Routledge,2017:64—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