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化助力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兴起

计算机化助力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兴起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言之,计算机辅助报道是指使用计算机搜集信息、生产新闻的报道方式。1989年到1996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8篇是计算机辅助报道。计算机辅助报道似乎已失去往日的荣光,但它却为数据新闻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计算机辅助报道发展的主要线索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则报道为他斩获了普利策新闻奖,也开启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新时代。这则报道也被视为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计算机分析政府数据记录的开端。

计算机化助力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兴起

简言之,计算机辅助报道是指使用计算机搜集信息、生产新闻的报道方式。[16]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早期实践者和教育者布鲁斯·盖里森(Bruce Garrison)认为,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提振新闻报道,一是线上调研,通过连接其他电脑数据库搜寻信息;二是搜寻数据库中的原始信息。[17]

在今天,利用计算机完成报道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新闻实践,然而在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报道被视为一种创新型实践,它对新闻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18]。为推动其发展,1989年,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IRE)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成立了全美计算机辅助报道学会(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NICAR)。从1994年到1999年,NICAR每年举办40到50场研讨会,在它成立的最初10年间,约有12000名记者参加了其组织的300余场次的会议和研讨会。1989年到1996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8篇是计算机辅助报道。[1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闻业已不再将计算机辅助报道作为一个独立的报道门类,NICAR也将重心转向数据新闻与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辅助报道似乎已失去往日的荣光,但它却为数据新闻奠定了重要基础。回溯这个概念的产生,不仅可以探寻推动新闻业变迁的动力机制,也可管窥数据新闻所因循的发展路径。

推动计算机辅助报道发展的主要线索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之前,英文中“computer”(计算机)一词指的是进行运算工作的人,到20世纪40年代,它才开始指代进行运算的机器。但当时的计算机处于大型机(mainframe computer)时代,体量庞大,不易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士实施。即便如此,在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还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和军事等领域。[20]

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将计算机带进了新闻室。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首次使用计算机预测大选结果,其计算机系统由雷明顿兰德(Remington Rand)公司开发,名为UNIVAC,由程序员进行操作,他们依据早期公布的选举结果搭建了预测模型,模型显示艾森豪威尔将以压倒性优势胜出。但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两位候选人势均力敌,CBS管理层也怀疑预测结果不准确,于是压了几个小时才发布。[21]而实际结果与计算机预测的结果仅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艾森豪威尔最终以82.4%的选举团人票胜出,计算机预测结果为83.2%。[22]

1.大型机辅助数据分析

此后,新闻室开启了计算机化进程,这一进程可分为四个相互重叠的阶段。第一阶段以商业应用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持续至70年代初。1952年之后,计算机没有直接进入新闻生产链条,而是首先被应用于经营领域,比如订阅管理、财务管理等。[23]这或许是因为新闻室内缺乏能够应用计算机的人才,也因为此时的大型计算机较为笨重,难以操作。

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创新是菲利普·梅耶(Philip Meyer)对底特律骚乱的报道。他首次将社会科学中问卷调查的方法引入新闻报道,向骚乱地区居民发放问卷,调查其感受和认知。这则报道为他斩获了普利策新闻奖,也开启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新时代。紧随其后,数名从业者开始尝试在报道中辅以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结果。1968年,《迈阿密先驱报》的记者聘用迈阿密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将法庭审判记录导入电脑,随后用电脑分析了13000张打孔卡,报道揭示了司法系统中存在的不公现象。这则报道也被视为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计算机分析政府数据记录的开端。[24]

虽然许多研究者将梅耶视作计算机辅助报道的重要开拓者,但他本人却将自己的实践称为“精确新闻报道”,虽然他在报道中借助了计算机,但他的初衷并非推进计算机在新闻中的应用,而是倡导在新闻中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25]精确新闻报道和计算机辅助报道有不同的取向,虽然有所重合,但它们有不同的动力机制,我们将在下一节详述梅耶和他倡导的精确新闻。这个阶段,计算机已经显示了其对新闻报道的辅助功用,但尝鲜者凤毛麟角。

2.挖掘数据库中的信息(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此时的计算机已进入小型机时代。政府的数据存储也日益电子化,梅耶以及一批新技术的拥抱者尝试使用计算机挖掘政府数据库中的新闻线索。1973年,《费城问询报》的记者与梅耶合作,将法庭审判记录整理为计算机可读的信息,并据此发表了系列报道“不平等的正义”。随后《迈阿密先驱报》的记者利用已经电子化的数据库信息,揭示了房产定价中的不公。在20世纪70年代,数据库中的信息大多被用来支持调查报道。[26]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的获取得益于1965年美国通过的《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FOI),其为信息公开申请提供了法律保障。据粗略统计,1975年,援引该法向联邦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达到了两万多起。[27]政府是最大的数据持有者,法案的通过可以释放政府手中的数据,为新闻业提供数据来源。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闻室内部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新闻机构也纷纷为记者配备了台式电脑。应用于台式电脑的电子表格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也同时问世,台式电脑间可互联成局域网分享信息,还可与大型机互联,以登录更多的数据库和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28]

1989年,两个事件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制度化。比尔·戴德曼(Bill Dedman)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分析了亚特兰大地区房贷政策中的种族歧视,这则系列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也扩大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影响。同年,全美计算机辅助报道学会(NICAR)正式成立,其核心使命在于培训从业者,帮助其寻找、挖掘和分析电子信息[29]由此也带来了对数据库更深入的挖掘,一些从业者开始挖掘商业数据库中的信息作为新闻背景。[30]一年之后,第一届美国全国计算机辅助报道会议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召开。随后计算机辅助报道在美国遍地开花。有学者认为,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扩散得益于NICAR、IRE以及国际调查新闻网络(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GIJN)的大力推广,这三个新闻职业组织通过工作坊、研讨会以及各种国际性会议来普及计算机辅助报道。[31]在这些职业组织的推动下,计算机辅助报道得以进入大学课程,相关新闻奖项得以设立,围绕它的话语实践日益活跃。数据新闻也因循了类似的发展路径,我们将在后文中详述。

3.互联网时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时代来临,计算机完全渗透到新闻生产过程中。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扩散。从业者不再局限于从数据库中寻找新闻线索,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也使得新闻生产更加便捷。从业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采访,通过电子公告牌获取更多新闻线索,使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网络不仅嵌入了新闻生产链条,也丰富了新闻的呈现形式。同时,各大媒体机构也纷纷上网,1995年,中国的《神州学人》杂志正式开通了电子版,成为中国第一个走进互联网的媒体。[32]

伴随互联网产生的一些新型的报道样式革新了传统的传受关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带着笔记本外出采访,将所见所闻直接传到网上,又将采访对象叫到电脑前,与网络用户交流。研究者认为,借由互联网,受众成为新闻的“共同创造者”。[33]这种新的传受模式顺应了传播民主化的时代需求,也影响了数据新闻实践。

计算机辅助报道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革新的推动,有研究者提出,这种报道类型的扩散主要驱动力来自有创新精神的从业者。正如梅耶所说,报道理念先于技术,如果没有大型计算机,他也会使用穿孔卡分类机(punched-card sorter)分析问卷结果。[34]另有研究者提出,新的报道样式的产生是为了摆脱新闻来源的控制,从数据中挖掘新闻线索可以避免媒体一直被官方新闻源牵着鼻子走,以增强报道的独立性。[35]

计算机辅助报道与精确新闻报道几乎并行发展,二者既有所重合,又具有不同的动力机制,但后者远未达到前者的影响力,它是形塑数据新闻的另一股力量,下文我们将审视精确新闻报道的发展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