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雷出生在巴西的东北地区。他也长期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这一地区。除了去过一两次巴西的南方,至43岁时,他所熟悉的仅仅是巴西东北地区。然而,正是在这一地区,培养了他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也奠定了他的解放教育的思想基础,形成了他的丰富多彩而独具一格的理论观点。
巴西的东北地区是巴西国内较落后的地区,与巴西东南地区的差距极大。然而,累西腓市却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累西腓濒临大西洋,是一个海港城市。它的地理位置也较易于接受外来思想。
累西腓的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外来的新事物较敏感,经常与来到累西腓的外国人交谈,也较乐意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从德国的古典哲学到法国的实证主义,从英国的自由主义到伊曼纽尔·穆尼埃的天主教信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过这一地区。
弗莱雷牢牢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一地区,弗莱雷从小就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贫苦生活以及劳工斗争的残酷性。大学毕业后,他先从事工会工作,后又在工业社会服务社工作,结交了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反主流派的青年天主教徒,他们试图取代瓦加斯总统执政时期的巴西政界和知识界。
弗莱雷在青年时期就已具有了一种民主激进的、反主流的、天主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构成其以后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弗莱雷曾想任教于大学,但他申请教授的职位未获成功。在天主教团体的朋友的帮助下,弗莱雷留在了大学工作,负责学生事务。这是一桩棘手的差事,因为当时学生会的骚动和罢课活动频繁,学生们反对少数人统治学校,反对传统的学术界的寡头政治。弗莱雷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权力做好了学生工作,从而也使学校对他更为信任。这种经历也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推动大学参与到地方的现实生活中去。(www.xing528.com)
60年代初,弗莱雷全身心地投入了累西腓的民众文化运动中,致力于实施成人扫盲教育计划。直至1964年巴西发生军事政变之前,弗莱雷一直工作在东北地区。
60年代初,在库比契克(J.Kubitschek)总统的政府领导下的巴西,正在热火朝天地走向发展现代化的道路,确立了新的发展中心,即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这样的一个三角发展地带。全国发展政策较注重边远地区的发展,建立了东北地区开发管理局,促使累西腓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工业中心。然而,各类地区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加重了地区社会政治文化的紧张局势。这种状况,也使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左派第一次通过合法手段在东北地区掌权。
20世纪60年代的累西腓,已成为拥有以农村移民为主体的、众多卫星城的特大工业城市。同时,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城市和郊区的最贫困的民众因无法忍受的艰难生活而不断奋起反抗;农村的农民无地无粮,遂组织起“民团”来争取拥有自己的耕地;天主教会和左翼政党也都想在农业工人工会中施加各自的影响;再加上传播媒介的发展,把全新的消费模式、价值观念和形形色色的生活画面,很直观地展现给较封闭的社会。这对一直由一个统治阶级控制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而也加快了民众要求组织起来的趋势。
所有这些变化尤其是具有文化性质方面的变化,使东北地区的知识分子感受到很大压抑。他们认识到,东北地区已越来越依赖于南方的影响,受支配于全国的主流文化。这种从属地位的深切感受,终于引起了东北地区地方主义的反抗。这种反抗意识是从累西腓大学发起的,逐渐波及到其他大学。地方政府组织的文化艺术运动也都支持这一反抗意识,就连天主教会也都参与了这类活动。
在巴西东北地区发生的这种形式相似但思想意识各异的各种运动,无疑对弗莱雷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他后来提出的解放教育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到带有当时的这种反抗主流文化的意识。了解了这种地区的背景,对弗莱雷为什么会提出解放、觉悟、批判主流文化等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