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民间剪纸:传承至今,喜花与鞋花两大特色体裁

南京民间剪纸:传承至今,喜花与鞋花两大特色体裁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剪纸,据史书可考,明代已见于民间。喜花,可称南京剪纸中最有特色的体裁,至今部分南京人办婚事,仍常买喜花贴在新房的玻璃窗和镜面上。南京的鞋花剪纸也是刺绣的底样,其风格与苏、扬一带相近。南京剪纸除了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这也是南京剪纸风格不同于北方剪刻纸的一个方面。武志方,他的父亲武万修,母亲胡翠隆,都是南京有名的剪纸艺人。

南京民间剪纸:传承至今,喜花与鞋花两大特色体裁

南京剪纸,据史书可考,明代已见于民间。所谓“金陵人家行聘礼”,“剪彩作鸳鸯”,就是后来南京喜花剪纸的滥觞。旧时南京人家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有“喜鹊登梅”、“鸳鸯成双”等名目,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民间艺人归纳喜花的特色有三句话,叫做“喜滋滋,胖乎乎,圆嘟嘟”,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喜庆欢乐之情。南京喜花的格式多为“花中套花”,在花果形的大轮廓之内,填充以意趣相当的图案,显得丰满充实,喜气洋洋。喜花,可称南京剪纸中最有特色的体裁,至今部分南京人办婚事,仍常买喜花贴在新房的玻璃窗和镜面上。

南京旧俗的中秋节,家家点斗香——以香扎成束,层层相叠,上小下大,状如宝塔,其上插各式“斗色”剪纸,有人物、花果、鸟兽等题材。这种剪纸以金纸作地,镂空处拼贴彩色纸,色调金碧辉煌,称为“斗香花”。重阳节重阳糕上插三角形的纸旗,也是剪纸制成,称为“重阳旗”。吃过糕,纸旗便成为孩子们的玩具

南京的鞋花剪纸也是刺绣的底样,其风格与苏、扬一带相近。许多鞋花剪纸有如中国画中的花鸟草虫小品,篇幅虽小,却透出一派活泼的生机。

南京剪纸除了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极其熟练地以剪作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剪纸,既受“剪”和“纸”工具材料的制约,又充分发挥“剪”的特长,因而出现了运剪,造型以弧线为主。这种弧线,如水波之起伏,长袖之飘浮,构成婉转流畅的韵律感。这也是南京剪纸风格不同于北方剪刻纸的一个方面。

解放前,剪纸艺人大多身背“花箱”,走街串巷,叫卖“花样”,过着贫苦的生活。艺人们多是代代相传,以剪纸谋生。南京几位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如马连喜,他的祖母马老太、父亲马志宏都是当年苏皖沪剪纸行业中闻名的艺人。张吉根,少年时也是从他舅父马志宏学艺。武志方,他的父亲武万修,母亲胡翠隆,都是南京有名的剪纸艺人。解放后,张吉根、武志方、胡家芝、马连喜等都带徒传艺,出国表演剪纸技艺,为传播剪纸艺术做了许多工作。还有许多民间艺人,怀有卓越的艺术才能,却往往不为人所知。图为老南京一位不知其名的老奶奶的作品。她早已不在人世了,但她的剪纸艺术至今仍然发出夺目的光彩。(www.xing528.com)

金陵金箔 金箔是将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过0.1微米的薄片,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金陵金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及设置锦署的记载。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出一步的发展。1975年在太平门外徐达五世孙徐傅墓中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

金陵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100张金箔堆在一起还不到0.1厘米高。南京金箔质量高,因而享誉四方

雨花石 是南京特有的旅游纪念品。相传南朝梁代,云光法师在南京聚宝山讲经,感动了苍天,降花为雨,为五色小石,文采斑斓,故名为“雨花石”。盛产于雨花台、六合、江浦等地。雨花石质地坚硬,是石英玉髓蛋白石形成的珍贵宝石,俗称“雨花玛瑙”。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将雨花石养在水盂中,陈列案头,晶莹圆润,奇巧多样。从欣赏角度来说,其精品可以从色、纹、质、形四个方面看,四者皆备者为上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