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吕家河民歌研究论文集》-武当山顶级研究成果

《吕家河民歌研究论文集》-武当山顶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课题组调查,吕家河村749人中,民歌手有85人,占总人口的11.3%。武当山吕家河民歌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要让其持续发展,只有同当代经济建设捆绑在一起,与武当山旅游紧密结合,让民歌借助于旅游这一载体,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做好挖掘、整理、研究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工作,对带动学院人文社科学科建设也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吕家河民歌研究论文集》-武当山顶级研究成果

王 超[1]

(一)

这部展现在读者面前数十万字的《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是以李征康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工作者数年不怠耕耘的结晶。有人要问,出版这样一本民歌集有什么价值?就我的理解,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吕家河民歌有久远的渊源,据李征康教授研究,吕家河一带早在春秋以前,就盛行民歌。唐代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卢陵王曾流放于房州、均州(武当山所在地),形成了以歌消愁、以歌解疲的风俗传统。明代明成祖征集近30万民工修建武当山道教宫观,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们不仅营造了气势博大的道教宫观,而且传播了大量的各地民歌。在吕家河民歌中,存有不少明清民歌的遗响,是不足为奇的。从地理位置上讲,吕家河地处古代秦楚的边缘地带,秦文化积淀丰厚,秦腔楚曲丰富多彩,在其内容上也深深地烙下了历史的印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其形成往往是无数代人集体创造的结晶,是由众多的亚文化体融合而成。吕家河民歌作为一种亚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正像刘守华教授所说的那样,吕家河民歌“歌曲内容是汉民族历史文化的活标本”。

其次是研究价值。据课题组调查,吕家河村749人中,民歌手有85人,占总人口的11.3%。在一个汉族村落里.为什么有如此密度的民歌歌师,而民歌内容的历史时空跨度如此之大,民歌腔调如此之多,保护传承如此之久长。要求出上述之疑解,的确有许多值得专家学者们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如:(1)随着文化传播手段、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民歌衰退步伐在日益加快,吕家河至今存在的民歌盛行现象为音乐界理论研究提出什么样的启示;(2)民歌村具有什么样独特的民俗生态体系,怎样保护这独特的文化生态;(3)民歌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4)如何挖掘、整理、传承、发展、推陈出新;(5)民歌村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在哪里,等等。

第三是推陈出新的价值。出版这样一部民歌集,本身就内涵着挖掘、保护、传承之意,怎样来发展就得推陈出新。民歌村的所有意义和价值都在于她的自然而然的纯朴性,因此,我们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只能是在保护、研究其本来面目的基础上来考虑她的发展。民歌集的出版只是走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应该是出新了。只有出新方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歌;只有出新方能产生辐射效应,让更多的人接受,从而能更有效地传承。怎样出新,可以做下列几方面的工作:(1)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对其歌调内容进行提炼、对其曲调进行加工,在保留其纯朴特质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理念,使之更加脍炙人口;(2)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曲目,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她走上当今的文艺舞台,成为我国民歌百花园中的一个“亮点”;(3)进一步挖掘、整理曲谱,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出版吕家河民歌曲谱集;(4)建议十堰市政府把民歌的推陈出新纳入十堰市建设生态旅游城的发展规划中去。武当山吕家河民歌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要让其持续发展,只有同当代经济建设捆绑在一起,与武当山旅游紧密结合,让民歌借助于旅游这一载体,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价值。

(二)

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蕴藏量极大,这次收集整理出版的就有1031首,尽管如此,也只能说是一少部分,可见往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相当重,还需要课题组的同志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这次出版的民歌集,就其民歌表达的内容主题来分析,编者们把955首民歌(不含附有曲调的76首民歌)分成了十三个大类,第一类劳动歌,有13首;第二类生活歌,有105首;第三类仪式歌,有34首;第四类丧俗歌,有311首;第五类情歌,有224首;第六类历史传说歌,有24首;第七类盘歌,有37首;第八类儿歌,有67首;第九类民间叙事诗,有4部;第十类莲花落,有100首;第十一类谜语歌,有32首;第十二类急口令,有3首;第十三类猴戏,有1部。(www.xing528.com)

从内容上对民歌进行分类,是一种简捷明了的方法,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就本集在内容归类上是否十分合理,这种归类方法是否是最贴切的一种方法,我认为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假若能从民歌曲调上加以分类,似乎更能反映出吕家河民歌的文化内涵和她的兼容性。当然,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做了,从编者们对有曲调的800多首民歌腔调所进行的初步分析归类情况看,吕家河村民歌的曲调有18类54种,典型腔调76首,其中,有剪剪花、踏腔(又叫阴歌)、小调、蛮腔(又叫四六句)、儿歌、山锣鼓(又叫阳歌)、坤腔(又叫硬四锤),四平腔、桃腔(又叫八岔)、秧歌调、孟姜女调、武腔、锣鼓调、倒尖、渔鼓调、陕北道情、曲剧唱腔、猴戏调等。

(三)

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应作为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及本课题组追求的目标。现代高等学校把服务社会作为第三职能,服务社会是全方位的,我们必须寻找一个理想的切入点。挖掘、整理、研究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资源作为一项文化建设工程,应视为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繁荣地方文化事业,丰富武当山旅游的文化内涵,扩大十堰市的知名度具有促进作用,这是一项最具有文化品位和发展潜力的服务社会项目,理应得到重视和支持。

进一步做好挖掘、整理、研究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工作,对带动学院人文社科学科建设也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十五”计划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建设好民俗学,使之成为学院随车辆工程之后,又一特色学科。要实现这一目标重在建设。首先,要寻找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目前围绕着武当山文化所确立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包括:武当山民俗文化研究;吕家河民歌村民俗文化研究;伍家沟故事村民俗文化研究;武当山诗词研究;武当山旅游资源调查、开发与研究;武当山旅游精品线路设计与研究;武当山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其次,要围绕着特色学科建设要求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有了载体只是解决了“过河”的工具,能不能到达彼岸,还得靠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躬下身子埋头苦干,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才能确立自己的优势。第三,通过科研的实际锻炼,造就出在本学科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人文社会科学系一批年轻学者在民俗文化的研究上已初露锋芒,他们从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吸取着丰富营养正茁壮成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继出版《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之后,还会有新的成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2002年8月22日

【注释】

[1]王超:时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