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坡遗址房屋结构及重建步骤

半坡遗址房屋结构及重建步骤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坡遗址的房屋均为土木结构,且有半地穴式和地面上建筑2个类型,其平面形状则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3种。第一次重建时,选定半坡房屋遗迹F37、F24、F6为重建对象。第二次重建的房屋和步骤均与前次相同,唯增加了开解板材和F39的重建。在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往往发现房屋塌块上有木板痕迹,这便是重建房屋时使用木板做材料的依据。F39的重建步骤与其他房屋的重建大致相同。

半坡遗址房屋结构及重建步骤

半坡遗址的房屋均为土木结构,且有半地穴式和地面上建筑2个类型,其平面形状则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3种。

我们曾两次进行半坡房屋的重建。第一次重建时,选定半坡房屋遗迹F37、F24、F6为重建对象。在古建筑学家杨鸿勋研究员的亲自指导下,我们按挖掘半地穴或处理地坪(地面上建筑)、设立木柱、搭置木椽、铺设蒿草及涂抹草拌泥等步骤进行重建工作(房屋比例皆为原大)。重建后,F37为方形半地穴房屋,屋顶为四面坡“攒尖顶”,门道被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门棚所遮盖,椽与椽之间填塞成束的蒿草,外表涂抹壁厚0.03~0.05米的草拌泥,半地穴的四壁和底面(居住面),以及门道底面均涂抹一层薄薄的细泥,并使其平整。F24为长方形地面上房屋,屋顶呈人字形两面坡,山墙上部留有排烟通风口;墙体为柱间密排木板,并用葛条扎结固定,再于其内外两侧面涂抹草拌泥。F6穹庐式地面上房屋,墙体较薄,门开在南侧中下部,门限内外均有高约0.40米的土墩,以方便进出;门上方有一排烟通风口;门内两侧有隔墙,隔墙后即为适于卧寝的空间。

重建后的这3座房屋,几经夏雨秋风,屋顶和墙壁上的草拌泥逐渐脱落,致使柱椽暴露于外。这样的房屋如果住上人,并常于风雨后加以维修,定会耐用较长时间。

第二次重建的房屋和步骤均与前次相同,唯增加了开解板材(即将原木砍劈成木板)和F39的重建。(www.xing528.com)

在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往往发现房屋塌块上有木板痕迹,这便是重建房屋时使用木板做材料的依据。为了了解半坡居民开解原木为木板的方法,因而进行这一试验。试验时,使用的工具为金属斧和木楔,而原木则为干燥的松木和新近伐倒的皂角树干、杨树干,其长度为1米、直径为0.08~0.10米。开解板材的具体步骤如下:先将一斧从原木一端(在横断面上)砍入(一般一斧即可),然后,手执另一斧,用斧背猛砸原木上的斧背部,使该斧刃部更加深入原木,致使原木开裂。把木楔插入原木裂隙中,用斧背猛砸木楔,当木楔被砸入裂隙,此裂隙便朝原木另一端继续延伸。再往裂隙中加入一木楔,再将其砸入……如此继续数次,便可将原木顺其长轴被开解为两块或三块木板。用同样方法,也可将直径约0.20米的皂角树干和杨树干开解成木板。

F39的重建步骤与其他房屋的重建大致相同。重建后,该房屋为矮墙、四面坡“攒尖顶”的方形地面上建筑,门开在构成屋顶的一斜坡面下部,矮墙于此处为门限,其内外侧均设一高约0.30米的土墩,便于出入。门上方近处有一排烟通风口。

从史前房屋营建技术来看,F39是介于半穴居与地面上建筑中过渡阶段的一种房屋形式,即初期地面建筑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