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班级人际冲突的诱因

解决班级人际冲突的诱因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冲突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体的认知差异、环境压力、角色不相容等。班级人际冲突的原因,也可以借鉴以上的分类方法,从内、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显然,班级成员因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产生矛盾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可见,班级的特点及其规范是否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成为能否减少班级冲突的主要因素。此外,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态度、评价以及对“班级资源”的分配,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成为人际冲突的某种诱因。

解决班级人际冲突的诱因

人际冲突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体的认知差异、环境压力、角色不相容等。国外学者依据影响因素的来源,把人际冲突的来源因素统归为外部因素、内外交互因素和内部因素三大类。班级人际冲突的原因,也可以借鉴以上的分类方法,从内、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

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心理因素与社会特征、群体心理的相容性等。

首先表现为冲突方双方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类型不同。个性品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如果对方友善诚实、乐于助人,自然会产生喜欢他的倾向;相反的,如果他自私、虚伪、作风不正,就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造成冲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由于观念、习惯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彼此不能接受并加以挑剔,也会加深彼此的误会和矛盾。比如,胆汁质的人遇事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常因情急中伤别人,自己也没有觉察到。而抑郁质的人则反应较慢,比较敏感,虽然对方心无恶意,但一些难听的话还是能引起他们不少负面的联想。显然,两者若不能相互理解,则很容易起摩擦。

其次是认知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实践经历、风俗习惯等,都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比如,师生之间,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阅历都较学生完善、丰富,中小学生则容易冲动和较劲,二者的观念意识已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他们所受的社会影响也不一样。如果双方互不相让,处理问题肯定会出现不和谐的地方。(www.xing528.com)

最后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由于人际关系与双方需求的满足度呈正相关,所以,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往一旦忽略对方的需要,就有可能产生冲突。有些教师当学生犯错就直接训斥,不顾学生的自尊和脸面,结果师生之间势成水火。

外部因素主要指外界的信息、环境等所造成的影响。在班级中,学生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和群众阶层,而两个阶层学生的地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显然,班级成员因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产生矛盾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同时,也可能因为班级的特点、规范以及内部资源分配差异而引起冲突。如果一个班集体没有共同的目标、良好的班风和严明的制度,那么,学生之间就觉得彼此之间不是“同道者”,容易各自为政、互相拆台,冲突也必然增多。可见,班级的特点及其规范是否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成为能否减少班级冲突的主要因素。此外,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态度、评价以及对“班级资源”的分配,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成为人际冲突的某种诱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