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班级中学生关系的微观结构,不少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运用了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的基本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如果一个人在更多的方面都对另一个人做出肯定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对另一个人有高度的接纳性。如果肯定的选择是相互的,那么接纳也是相互的,心理距离也就小。因此,人与人之间对各个方面的肯定性或否定性的选择,实际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状况。有鉴于此,通过考察人与人之间在不同方面的选择情况,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定团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就可以测量整个团体的人际关系状况[8]。
社会测量法的操作可分为四步。第一步,确定测量变量,可以是被测现实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你目前和哪些人关系最好”;也可以是被测在人际关系上的期望或倾向,比如,“你愿意跟谁同座位”。问题的设计避免笼统,要具体切实。可就某次活动,让学生陈述互动、合作对象,并陈述理由。
第二步,把所有被试者加以编号,并按照编号把群体中每个人所作的选择在表格中记分,在肯定的选择上,用正分表示,在否定的选择上,用负分表示,对于不选择的情况,一般记零分。填入事先印好的答案卡,绘成矩阵图,以便比对。(www.xing528.com)
第三步,进行结果处理。资料收集后整理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行列表格法,即社会矩阵;二是图形法。相对而言,社会矩阵法绘制容易。与矩阵法相比,图形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表明群体中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被测试群体的结构状况、小群体分化等。由于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进行结果处理时,通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先用社会矩形法处理,然后再根据表格的结果绘制成图形。
第四步,结果分析。对被试者做出选择的理由和“群星”“孤星”个体品质比较分析。未被其他任何人积极选择的学生,称之为“孤星”“受轻视的人”。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和同龄人交往,但经常受到冷遇。有些学生因为在班级中无法找到归属感,就转向社会、街头寻找伙伴,这些学生通常被认为是“难教的孩子”。在班级里享受极大信任和威信的学生被称为“群星”“受欢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