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来说,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运作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对此进行常态化管理,是班主任顺利展开其他班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点,班主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班级组建之初,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都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而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个“了解”的难度是要远大于学生的。其一,从信息量的大小来看,几十个学生面对的只是一个班主任,而一个班主任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其二,从任务的紧迫性来看,学生对班主任的了解可以持续到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而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班主任必须抓紧一切机会观察和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生源情况、家庭环境、基本素质和能力等,所以一般小学在学生入学前会安排学前教育,而初中高中入学前会安排学生军训,为班主任提供了解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二)制定日常行为规范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仅仅是“理”的开始。在“预备期”结束,班级正式开始运作后,班主任应及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把班级管理迅速条理化、细节化。《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简称“班规”,是班级所有成员(理论上包括班主任)的行为准则。班规的制定不仅仅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更要符合班上多数同学的民情民意,切忌生搬硬套现成范例,更不能制定一些大而无当、毫无可操作性的条文。关于制定班规的方法,这里提供三条建议供班主任参考。
第一,班主任制定纲领性的条例作为班规,全班同学根据班规自主制定《操行条例》,并共同遵守。
第二,班主任设定大条款,由学生代表在征求同学意愿的基础上根据班主任所设定的板块补充细则,形成《班规》或《操行条例》。
第三,班主任设定大的条款并在全班进行宣讲,在实施过程中不设定具体条款,但要亲自掌控评价尺度,将评价行为适度下放给分管同学,并在同学间评判发生争议时给予仲裁和指导。这种非细节性条例最大的好处就是操作简单,适用于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总之,班规的条款不宜过多,但又不能词不达意、表意模糊,要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并对学生的奖励或惩戒提供足够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除了明确学生不能做的行为外,必须告知学生应该有的做法,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章可循。
(三)组建自主管理机构
班级自主管理机构就是班级的班、队、团干部组织,可简称为“班委”,班委组建应该是和班规制定同步进行的工作,而在班级建立到班委组建这段时间的“真空期”正好是班主任了解和考查学生的最好契机。常用的方法是组建“临时班委”,一方面管理班级事务,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临时班委”一般包括:班长一名、学习委员一名、纪律委员一名、清洁委员一名、宣传委员一名、小组长数名。“临时班委”可由同学自荐产生,也可由教师指定,或二者兼用。“临时班委”的任期一般是两周,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超出两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后,班主任必须正式任命或开展正式的班委选举。
这里涉及组建班委的两个基本途径:“民主选举”和“班头任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有缺陷的,“民主选举”无法保证每个班委岗位上都是其最合适的人选,“班头任命”无法保证所选班委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普遍支持,所以就需要把二者相结合——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入围名单”,再由班主任根据入围同学特长确定每个人所担任的职务。
班委无论人数多少,都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最佳助力,也是班级常规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关键角色。对于刚刚组建的班委团队来说,初次介入班级管理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这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使班委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管,是为了最终的不管。
(四)推行配套奖惩机制(www.xing528.com)
完成了前面的工作,班主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树立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班主任在班级中树立威信有很多种途径。这里单讲一种——由信生威。班主任要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地兑现自己的所有承诺,以此增加自己的话语在学生心中的分量。特别是事关对学生的奖惩,班主任必须按照事先的承诺执行,否则所立规则将对其他同学无任何约束力。
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是提高班主任“威信”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其自觉性和自控力都很差,他们即便对班级常规在主观上认同,也无法约束自己绝对严格地遵守,所以才需要“奖励”和“惩罚”这两根杠杆来撬动他们的热情,增加他们遵守班级常规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常规管理奖惩机制既可以针对个人,又可以针对小组。当然,将二者相结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短处。
(五)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矩不是万能的。由于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他们对常规管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不同。即便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级,学生个体对常规要求的接受度也是不一样的,既有对班级常规要求接受度很高的学生,又有个别对班级常规要求接受度很低的学生。对这两类学生,班主任都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他们往往会成为班级常规管理的变数,除了密切注意他们在课上课下的言行,班主任还应该抽出时间和他们进行一些个别交流。在班级组建初期,这些功课是班主任所不可缺少的。
对常规表现突出的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观察他在学习上的表现,考查他是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另一方面,要观察他在课下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是否有较强的号召力,是否是部分同学中的“核心人物”。对品学兼优又有较强号召力的学生,班主任应在个别交流中鼓励他在同学中多多传播正能量,用自己优异的表现去感染更多的同学。
对只顾自己学习不太爱跟同学交流的学生,班主任应鼓励他走出封闭的空间,更好地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对常规表现明显后进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观察他在学习上是否同样具有较大的障碍。因为不少学生常规较差都是由学习后进的挫败感使自己不再愿意在常规上严格要求自己而造成的。对这种并非一日而成的散漫,班主任不可操之过急地想要学生迅速改变,更不宜采取高压政策和过于严厉的惩戒措施。唯一正确的选择是通过交流先取得学生的信任,接下来慢慢将自己对他的期望渗透给他,让他逐渐跟上班级整体常规的要求。
(六)着力培养团队精神
要想培养团队精神,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到亲身垂范。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就要做到;禁止学生去做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就不能做。比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班主任就不能在早读开始后姗姗来迟;要求学生遵守集会纪律,班主任就不能在集会时和同事谈天说地。有的时候学生嘴上虽然没有说,但是班主任的行为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
班主任的亲身垂范,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告诉学生班级常规的每一条要求都是可以做到,而且是应该做到的;另一方面,可以传递给学生一个重要的理念——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无论小到一个小组,还是大到一个班级,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集体的荣誉,所以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为集体争光。
张伯苓先生的以身作则
1919年开始,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等学校。在校园中,张伯苓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十分注重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一日,他看到一位学生的手指已经被烟熏黄了,因此告诫那位学生应当戒烟,但学生并不服气,十分俏皮地指出:“校长吸烟难道就没有危害吗?”对此,张伯苓表示歉意,并立即唤人将自己的烟全部销毁,并当众折断了自己使用多年的烟袋杆。然后,张伯苓恳切地对学生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以后,张伯苓一直坚守着自己所说的话,做到了言出必行,很多学生受到了张伯苓的影响,将对人体产生危险的烟戒掉了。
(七)注重与家长的合作
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将此作为日常性重要工作。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使家长提高对孩子发展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让家长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每学期召开2—3次家长会,每两周定期跟学生家长通一次电话,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并结合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与家长商讨应如何更好地管理好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常用的电话联系、便条联系等方式外,还可建立班级微信群,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在群里及时表扬,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家长单独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