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给关怀少批评惩罚,提高班级教育与管理效果

多给关怀少批评惩罚,提高班级教育与管理效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面对学生的偏差行为,很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批评和惩罚,导致课堂管理中呈现出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象。一日,陶行知看到一位名为王友的学生对一位同学扔泥块,他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并告知王友于放学后来校长室。放学后,当陶行知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等待多时,准备接受训斥。

多给关怀少批评惩罚,提高班级教育与管理效果

班主任的领导风格和方式对于班级组织中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对于班级气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然而,面对学生的偏差行为,很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批评和惩罚,导致课堂管理中呈现出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象。

第一,班级教学管理中缺乏民主支持型的气氛。有些教师喜欢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自己,管理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用学生难以接受的训诫、威胁、命令、指挥等方式教育学生,努力创设的常常不是支持的气氛,而是防卫型、对抗型甚至是逆反型的气氛。在这种班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地学习生活。整个班级看似统一,实则师生间、学生间常常处于相互对立和抗衡的互动之间。

第二,教师的纠偏方式粗暴、缺乏鼓励性。学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一些问题家庭中的孩子更是让教师头疼。学生犯错误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也总是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成长的。学生出现过错是相对正常的现象,教师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尤为重要。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的看法是错误的,甚至在处理上也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犯下更大、更多的错误。因此,教师不可粗暴地纠正学生犯下的错误,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三,体罚与变相体罚。在所有的教育方式中,体罚是最不可取的,不仅在形式上简单、粗暴,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被禁止的,但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尊师重道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罚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体罚学生的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但却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另外,体罚会限制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并且对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极为不利,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感,使学生产生一种戒备、敌意、对立的情绪,恶化课堂纪律,对班级教学管理产生恶劣影响。

第四,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分时间、场合地随意批评与惩罚学生。惩罚是通过痛苦刺激或剥夺需要,减少个体某一特定行为再次发生或制止个体某一特定行为的管理手段。当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时,如果教师不做出相应的惩罚,学生会逐渐降低对惩罚的重视以及惩罚带给他们的束缚,同时,如果其他学生认为做出错误行为不会受到惩罚,很有可能发生更多的错误行为。所以,惩罚被视为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行为的有效方式。但是,教师在惩罚学生时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教师的某个不当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伤害。因此,即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可以不拘形式地随意批评,要善于运用教学管理的策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巧妙适度地批评学生。

陶行知先生送给学生的四块糖(www.xing528.com)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一日,陶行知看到一位名为王友的学生对一位同学扔泥块,他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并告知王友于放学后来校长室。放学后,当陶行知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等待多时,准备接受训斥。

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陶行知不仅没有训斥王友,反而将一块糖送给了他,并对王友说,这块糖是奖励给王友的,因为他能按时来到校长室,听从校长的教诲,而自己却迟到了。对此,王友感到惊奇,并接过了这块糖。

随后,陶知行在口袋中又掏出一块糖,并指出,由于在制止王友的行为时,他立即停止了恶性行为,表明王友很尊重他,因此又奖励王友一块糖。处于惊奇之中的王友接过了第二块糖。

这时,陶行知从口袋中掏出了第三块糖,并说明,经过调查,王友之所以用泥块砸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违反了游戏规则,还欺负女同学,因此,表明王友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所以奖励了第三块糖。

此时,王友已经极为感动,流着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陶行知听后感到欣慰,并从口袋中掏出第四块糖,笑着对王友说,还要再奖励给王友一块糖,这是因为王友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交流自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