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班级管理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探索班级管理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课堂上没有纪律要求,对学生撒手不管,任其自然,不仅无法有效实施教学,学生的诸多优良品质也无从培养,有关道德准则也难以在思想上扎根。而课堂纪律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规则之一。通过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渐得到强化,遵守准则的习惯逐渐得到培养,还会懂得怎样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力,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集体生活以及社会,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

探索班级管理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一)课堂纪律的含义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性、集体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知识、情感、思想准确而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思维、疑问及时做出应对,还要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活动。要保证这一复杂的集体活动严密、有序地进行,必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指的是为了协调学生行为、维护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二)课堂纪律的意义

1.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课堂纪律的意义在于规范每一个课堂成员的言行,使其不破坏课堂应有的秩序,不干扰他人的活动,并使自己把思维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保证如期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打瞌睡、吃零食、喝水、玩弄东西,必然影响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情绪;如果有学生说闲话、大声喧哗、嬉戏打闹或离开座位走动,必然影响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和潜心思维;如果有学生侮辱教师或同学,必然使课堂教学难以正常进行。上述学生的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会使学生失去极其可贵的课堂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耐受力、持久性、自我控制力、集中注意力、不妨碍他人等品质与习惯都能得到培养与提升。根据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强制自己和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分心现象做斗争,逐渐形成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做事情的品质,同时培养着自己的耐受力、持久性,以及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独立性。事实上,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是从纪律的养成中培养起来的。如果课堂上没有纪律要求,对学生撒手不管,任其自然,不仅无法有效实施教学,学生的诸多优良品质也无从培养,有关道德准则也难以在思想上扎根。

3.促进学生的社会

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的社会性,人必须学习、适应与遵守社会的规则与规范。而课堂纪律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规则之一。通过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渐得到强化,遵守准则的习惯逐渐得到培养,还会懂得怎样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力,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集体生活以及社会,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

正因为如此,“有纪律”被作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可以断言,纪律松弛、一盘散沙的课堂,是难以培养出奉公守法的公民的。

(三)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般来说,课堂纪律管理需关注以下策略。

1.使班级纪律有一个好的开端(www.xing528.com)

根据相关研究,在开展课堂管理方面,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与成效不理想的教师在学期初期的班级管理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在开学的初期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能够井井有条地开展各项活动,虽然处于忙碌状态,但各项活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他们很少离开班级,能够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既注重排队、坐姿、课前准备等的常规训练,又能明确进行这些常规训练的理由与效果。当发现违纪行为时,能够及时制止,并通过提醒来加强违反者对相关规定的意识。而成效不理想的教师开始各项活动不是井然有序的,甚至给人以错乱感,他们不会为学生讲解相关细则,当发现违纪行为时,只是教导学生尊重学校的相关规范,而对于怎样遵守,学生却并不清楚。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的相关研究,从某种程度来看,学期初期阶段的课堂行为会对整个学年的纪律与成效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他建议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就应为班级确立明确的纪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2.区别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的几种不同行为

根据江绍伦教授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积极行为、中性行为、消极行为。积极行为指的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的形成;中性行为指的是不干扰课堂教学,也不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行为指的是对课堂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对于这三个行为的处理,教师不可过于切记,如果想要快速将消极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在这三种行为中,中性行为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如果处理得当,将很快变为积极行为,反之,则会变为消极行为,降低教学管理质量。因此,对于学生的中性行为,教师不可公开指责学生及其行为,这样不仅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会导致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总体来说,教师应善于强化积极行为,转化中性行为,抵制消极行为。

3.控制违纪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违纪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进行规劝与引导。在制止违纪行为的过程中,教师有多种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方式,根据强制性水平,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强度。在高强度上,教师采取强制性的非语言方式或改变音调的语言行为,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在中强度上,教师采用以谈话、言语为主的非强迫方式,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在低强度上,教师采用非语言的信号,对做出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暗示。显而易见的是,低强度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最好的制止学生违纪行为的方式,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而高强度的信息传递方式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不建议采用。

4.注意调整座位

在课堂教学中,座位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学习成效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如果学生坐在前排,在课堂教学中会约束自己,通过集中注意力来提高学习质量。座位通常是班主任在开学初期就安排好了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班主任调整座位的一个原则是:座位要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让爱说话的学生坐到靠近讲台的地方,以便于教师对其进行调控;让文静的、内向的学生与活跃、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使之起到互补作用。学生的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少数班主任会在教室最后一排或者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种做法很不妥当,不但起不到控制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间的对立。

5.注意相关因素的改善

课堂纪律与学生自身之外的诸多因素有关,改善这些因素对优化课堂纪律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在实施课堂纪律中应给予充分注意。比如,教师的仪表形象、人格魅力、教学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实验演示等能力,对学生都会产生或喜欢或厌烦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课堂纪律自然会得到优化。再如,温度、湿度、噪声等外部环境对课堂纪律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一般学生年龄越小,影响就越大。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努力改善外界相关条件,保证课堂纪律的优化。

[1]吴秋芬.班级管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40-49.

[2]刘志远.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