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求学生每天对照计划内容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只有理解通透,才能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没有弄懂的或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要多提出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要敢于向“权威”质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

学习习惯的好与坏,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年龄越小,则可塑性越大,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很大,既容易形成好习惯,也容易形成坏习惯。因此,他们入学后,班级教育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有序地收拾学习用品的习惯

收拾书包,摆放学习用品,看起来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般不被人们重视。其实,如果做不好,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浪费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他们在家里做完作业后,书本、笔摊在桌上,等家长去收拾。如果哪天家长没有做到,到了上学时,他们只得胡乱抓起书本往书包里塞。这样必定会有丢三落四的一天,更有甚者,有的上了初中,还要家长背着书包接送,这些问题会滋生学生无序行为习惯的产生,班级教育管理者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纠正并培养良好的习惯。

1.坚持让学生自己收拾学习用品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坚持让学生自己收拾学习用品。这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班级教育管理者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教育孩子在家里做完作业后,督促他立即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该放书包的放书包,该放书架的放书架,该摆在桌上的就摆在桌上。这样督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习惯。

2.教会学生有次序地摆放学习用品

在学校,教师要教会学生有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学生的学习用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书桌上,还是书包里,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以便于随时查找。比如,按书本大小顺序或按学科顺序,教科书的书脊一律朝外。这样就一目了然,要什么书,要什么本子,随手一抽就好。不用时,应放回原位。这样,用起来方便,又节约时间。如果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用的时候可能会翻遍书桌或书包,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特别影响学习情绪,降低学习效率。

(二)有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有计划地学习,要比无计划、随意地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因为学习计划是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者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进度和达到的预期目标所做出的具体安排。学生有了学习计划,可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追求预期目标的态度,因而会自觉地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班级教育管理者在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应尽量体现出学生生活的规律性。学生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休息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该玩的时间就玩,该学的时间就学。天天如此,月月依旧。如果形成了习惯,到了学习的时间,他们就会自觉地丢下其他的事情,伏案学习功课。这样每天坚持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学习,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合理地支配学习时间

班级教育管理者应对学生每学年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进行指导,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细致划分,明确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需要学习什么,避免教学顺序的错乱——拿起数学,又想读英语,拿起英语,又想写作文。结果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时间就在这犹豫之中溜掉了。只要事先制订好计划,到了学习时间,就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

检查制度是督促学生按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检查可以分多种方法进行:一是学生自查。要求学生每天对照计划内容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二是互查。每周每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三是抽查。班委会干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定期地抽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四是总结。每月全班总结一次,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学生,督促、鞭策做得差的学生。这样坚持训练下去,学生就会逐步养成习惯。

(三)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质中会形成一个兴奋中心,一切神经细胞都要以这个为中心开展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注意力的集中,神经细胞就会尽可能地将其他干扰逐一排除,达到专心学习的目的。根据相关实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智力上没有丝毫问题,有些甚至有着灵活的思维,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以集中注意力为着手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第一,应尽可能地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第二,应善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间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比如,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之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虽然他们并不对考试本身感兴趣,但却对考试结果感兴趣,并清楚地知道考试结果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会在心理上引导、规劝自己,促使自己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融入学习中。一般情况下,随着间接兴趣稳定性的不断提高,活动对象的注意力会保持得更加长久。

2.教授排除干扰的方法(www.xing528.com)

有些学生的学习常常是在自己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会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干扰。比如,人在课堂上,心还沉浸在昨晚电视的剧情里;手在做作业,眼睛却被窗外的鸟叫声所吸引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引导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是将有效排除干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比如,养成在听课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保持手与脑的活跃。当全心全力地进入学习状态后,集中的注意力将很难受到外界干扰。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干扰因素全部排除,集中注意力,学的时候就认真地学,玩的时候就痛快地玩。如果学时又想玩,玩时又想学,其结果是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而且白白浪费了时间。

(四)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勤于动脑。勤思就是要经常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一个养成了勤思习惯的学生,就会对自己、对别人多问几个“为什么”,务求彻底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勤思与善问结合起来,是探求知识的必要条件。

1.敢于向“权威”质疑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由于教师的知识与阅历高于学生,因而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教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新载体。但是,人的大脑不仅是在承载知识,还在改造知识。所以,学生在听讲时,要引导他们边听边想,不光会用耳,还要会用脑,用嘴,在理解上下功夫。只有理解通透,才能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没有弄懂的或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要多提出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要敢于向“权威”质疑,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决不盲目附和。在此需要强调,提出问题前应经过深思熟虑,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推理,如果只是随意地提出问题,即便获得正确的答复,也不会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并且会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学会自我设疑和解疑

从某种程度上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设置疑问、解答疑问,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疑”的存在,才会有探究的想法。当现有的“疑”得到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疑”,周而复始,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关于学习,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说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去怀疑应该怀疑的地方,就相当于没有学习;学习必须具有怀疑精神。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思与学相结合,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达到获得真知的目的。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发现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疑,对于某一知识点及其相关问题,学会多问“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够一针见血,那么,这个问题一定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对于善于提出问题的人,会逐渐拓宽自己的思维,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总而言之,通过合理的设疑与解疑,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要有勇气“不懂就问”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过强,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这份自尊心就会对学生产生限制作用,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将疑惑告知他人,随着问题的不断积累,学习将会越来越被动,使得学习成绩难以达到理想程度。“好问不须脸红,无知才应羞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懂就问”并不是丢人的事,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清楚地知道每个人都是有优势与不足的,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不仅能让双方都得到发展,而且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应具备“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精神,从而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达到巩固知识、实现发展的目的。

(五)查阅资料、工具书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课外自学,这时,各种资料、工具书就是帮助他们学习的主要工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善于查阅资料、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1.培养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一是要求学生备有必要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二是要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三是督促学生利用工具书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将工具书摆放在自己的手边,便于遇到生字、难词时及时查找。教师还可以经常布置一些查找工具书的作业及通过查找工具书就能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也可以不讲,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为了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学校、年级、班级还可以开展一些使用工具书的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全面促进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不断提高。

2.培养勤查资料的习惯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第一,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有的教师喜欢“满堂灌”,站在讲台上讲得有声有色,可学生翻开教科书,还是一脸茫然。教师教书不是讲书,而是教会学生读书,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第二,要给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提供机会,像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作业布置或考试,不必照本宣科地搬书本,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点小文章。这样就逼着学生去课外查找、翻阅资料。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到什么地方去查,查什么资料,怎样查等。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工具书的习惯,让其成为学生学习时的“无言之师”,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益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