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精耕细作,提高集约化指数。这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措施,是对现有的土地资源作最大限度的利用。搞好精耕细作应做到以下几点:(1)搞好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条块式耕地;(2)对农田进行科学的水浆管理。就水稻土而言,合理的水浆管理是为了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求。包括合理安排灌溉、烤田和排水三个方面,是精耕细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组成部分;(3)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熟化,以提高土壤肥力,最终提高作物产量;(4)轮作换茬和水旱大轮作相结合,是防止土壤退化、恶化的有效办法。
(二)搞好湖区土地利用分区。除海拔18.3m以下田地需还湖还渔外,湖区土地可分为两个大区,即沿江河潮土—灰潮土旱作经济作物区和滨湖水稻综合经营区。
1.沿江河潮土—灰潮土旱作经济作物区该区在长江沿岸大致分布在22m高程线以上,举水沿岸则分布在19m等高线以上,包括双柳镇大部、大埠镇沿江部分和涨渡湖农场沿举水部分,它们地势较高,地下水埋深大。土壤以潮土、灰潮土为主。有些地势稍低,宜于水、旱轮作,但绝大部分为旱耕连作。
本区面积较大、地势高而不易受渍涝灾害。土层深厚,但土层偏砂。许多田地中有障碍层次,尤以举水沿岸最为突出。土层内部均有夹沙吊气层存在,且厚度较大,是利用上的主要障碍因子。
本区土地利用应以棉为主。棉、油、菜、瓜等综合经营。这里是新洲的主要产棉区,棉花生长条件优越,产量也高。冬作物有小麦、油菜等。由于长期旱耕连作,秸秆还田量又低,造成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因此利用上除注意加强秸秆还田外,还应多施有机肥,推行粮、棉、菜、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以副促农,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滨湖水稻综合经营区位于湖区中心部分,包括大埠镇大部,龙王咀农场滨湖部分和汪集的三个湖区经管处等。土地面积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大部分母质为湖相沉积物,故土质粘重。
本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涝渍灾害严重。尤以主港以北最为突出,不仅地势低洼,且向北开口,接纳湖区北边冲岗地的大部分来水,易出现洪涝灾害。另外,这里地下水埋深大多小于60cm,渍害严重,故湖区要退田还湖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这里。
本区土地利用多以粮为主,并有粮、油、渔、林多种形式综合经营。除18.3m以下耕地需还渔或种植喜湿速生林外,一般应实行双季稻并实行水旱轮作。即每隔三五年换一次茬,或者三年水田,或者五年旱地,以防止渍害加重,引起土壤次生潜育化的扩大。
(三)建设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根据各种作物与牲畜之间的食物链联系而建立的一种能在尽量减少外部输入的条件下能维持自身之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多级利用现有资源并使环境不受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在湖区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www.xing528.com)
目前,湖区县林科所根据湖区特点,成功地试验了一种生态农业与生态林业相结合的模式,即林—鱼—鸭立体生态农业。它是利用地势低洼的潜育型水稻土改种耐湿的池杉,林下开沟养鱼,沟面放养鸭子。这一模式将池杉、鱼、鸭三者通过水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以食物链关系相互影响。鸭粪喂鱼,鱼粪肥林木、肥水,枯枝落叶培育食用菌,沟泥还可肥田。这一模式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每亩利润可达1314.7元,是纯林生产的1.8倍、纯渔业生产的8.5倍,而且这一生产方式在国内是首创,国外也不多见。对于地势低洼、水害型低产田分布面积广的湖区来说,这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生产模式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这是一种垂直立体生态农业、林业,另外还有水平生态农业,它以不同作物的高矮搭配,稻萍鱼结合等形式出现,如旱地轮作、水旱轮作、豆粮轮作、间作套种等,这些方式实际上在湖区已得到大力推广,它能综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也能保护和改善现有农田生态环境。
农村能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的严重障碍。由于湖区缺乏林木,没有薪炭林,秸秆便成为农民生活的主要能源,故秸秆还田量极低,尤其棉花秸秆多是连根拔起,加上无其他有机物还田,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旱地比水田更严重。
生态农业常以沼气池为纽带,形成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多层次利用,因此沼气池是建设生态农业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它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枢纽,有了沼气池,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率就要高得多。
就涨渡湖区而言,应建设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用下图表所示:
生态农业物流、能流示意图
众所周知,沼气能源具有很高的效率,其热效率可达60%,而一般秸秆或薪炭林木热效率只有10%左右,沼气可以作热能源,还可作光能源及生产动力。
从上图可见,沼气能为农民提供生活能源,沼渣还可大量还田肥土,从而大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亦随之改善。总之通过生态农业对湖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是湖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最有效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