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别在武湖、涨渡期地区选取有代表性且分布面积较大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以了解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基础状况。
表6-1 潮泥田剖面性态特征
在武湖地区高车分场选取了3个土壤观测剖面,其土种为潮泥田、白隔黄泥田和灰湖潮泥土。
潮泥田系潴育型水稻土,分布在离河较远的平畈低洼部位,成土母质为湖积物,10月份农田地下水位埋深为70cm左右。土壤剖面发生层次明显,耕作层土壤质地粘重,保肥性强,供肥缓慢,农田排水条件较差,土壤通气不良,粮食平均亩产375公斤左右,剖面各层性态特征见表6-1。
白隔黄泥田系侧渗型水稻土,分布在渠道边、塘堰下。土体中有不透水层,引起侧渗漂洗,漏水漏肥。土层中锈纹斑点由上至下增多,质地多为重壤,块状结构发育。粮食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剖面各层性态特征见表6-2。
表6-2 白隔黄泥田剖面性态特征
灰湖潮泥土属于灰潮土旱地(武湖照片2),发育在石灰性长江冲积物和湖积物母质上,土壤质地粘重,块状结构,保肥力强,作物前期生长肥劲不足,后劲较好,但不耐旱。土壤剖面性态特征见表6-3。
表6-3 灰湖潮泥土剖面性态特征
(www.xing528.com)
在涨渡湖区选取的土壤观测剖面有浅黄泥田、灰潮砂泥田和潮土3个土种。
浅黄泥田系淹育型水稻土,典型剖面选在大埠镇莲湖经管处王龙湾。该土种多分布于湖区北部岗地顶部,成土母质为Q黄土,土壤剖面性态特征见表6-4。
表6-4 浅黄泥田剖面性态特征
表6-5 灰潮砂泥田性态特征
灰潮砂泥田成土母质为长江冲积物,土层深厚,熟化度高,无障碍层次,潴育层发育良好,土质优良,多种植双季稻,产量较高。典型剖面选在大埠镇北村。其土壤剖面性态特征见表6-5。
潮土发育于举水河流冲积物,在湖区分布面积较大,沿河展布。土层深厚,以种植经济作物如油菜、棉花为主。土壤热化程度高。典型剖面选在涨渡湖农场二分场,该土壤剖面性态特征见表6-6。
表6-6 潮土性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