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的鄂东低湖田和沿江旱地系指武汉以东至黄梅小池口,在湖北省境内的长江两岸湖泊四周围垦的低湖田和灰潮土。鉴于三峡大坝兴建后,水库调度方案将使长江鄂东段汛期与枯水期的水情发生重大变化,致使两岸湖泊调蓄功能和平原湖区地下水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给沿江低湖田和旱地带来一系列影响。对该影响进行评价和对策研究,是本课题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鄂东长江两岸低湖田系指各大小湖泊四周经围湖造田形成的,地面高程低于当地湖泊常年水位的一群低洼田的总称。低湖田绝大多数为水稻土,主要类型有冷浸淤泥田、灰冷浸田、青泥田和烂泥田等潜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分布在外围地势稍高的潴育型水稻土,以及少量经开沟抬田形成的旱地潮土(见本章最后一页《鄂东长江两岸平原湖区低湖田分布图》图中绿色斑块系低湖田)。鄂东低湖田的海拔高程,自西向东为19~15米,比汛期的江湖水位要低8~12米。每逢春夏汛期,外洪内涝,使鄂东沿江各湖区往往成为“水袋子”(当地群众俗语)。鄂东低湖田的面积,据沿江11个县、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除已退田还湖的耕地外,还有724,200多亩。“水害”是这70多万亩低湖田不能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在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鄂东低湖田的水害会不会加剧?土壤理化性质有何变化?对湖区农田生态有何深远影响?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对具有代表性的长江北岸涨渡湖区和长江南岸梁子湖区,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了低湖田理化性质定位观测点。在定期观测的同时还取样分析。一年来取得了大量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充分显示出低湖田理化性质与地下水(潜水)动态的相关性。
鄂东长江两岸旱地系指在含有4%~5%的碳酸钙的长江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灰潮土。鄂东灰潮土的面积,据鄂东11个县、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约有739,600多亩。灰潮土是鄂东长江两岸粮、棉、油重要产地,其理化性质与地下水位和元素动态关系密切。因此,三峡工程兴建后,汛期和枯水期长江水位变化是否影响两岸灰潮土地下水,从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这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新洲、黄冈、鄂城、广济等地设置了灰潮土地下水(潜水)水位、水温、水质和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定位观测点,广济棉田还作了重金属铜、锌、铅的动态测定。另外,在黄冈县南湖农场,对非石灰性的潮土也进行了定位观测。从1986年1—4月枯水期到汛期的潜水位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和土壤分析的结果来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是十分明显的。(www.xing528.com)
一年来,我们对鄂东低湖田和沿江旱地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获得了大量资料,现就三峡工程对鄂东平原湖区土壤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对策研究,兹将成果整理、综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