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已对三峡工程给本区湖泊调蓄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但当前不可忽视湖区调蓄功能的改善。为此,完善其调蓄系统乃是本区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不但可为消除三峡工程渍害影响而采取的工程奠定基础,而且还是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发展湖区生产、繁荣湖区经济所必需的。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现有工程效益,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由于多种原因鄂东各湖区防洪排涝设计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管理不善,致使不少防洪排涝工程设备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故需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对已有排水闸,泵站进行认真地验标,查明原因,使其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二级站普遍设计标准过低,影响到一级站不能充分发挥排洪排渍作用。如涨渡湖一级站装机容量小,二级站未达到设计标准,原十年一遇1日暴雨3日排完的设计流量为87.5米3/秒,而实际仅能排34.1米3/秒,为原设计的39%。又如黄梅县湖区十年一遇1日暴雨,许多排水站要在4天方可排完渍水,有的高达17天才能排完渍水。因此,需调整站点,提高各级泵站的排涝标准,其潜力是很大的。
第二,完善工程配套,疏通或开挖沟渠,使其贯通流畅。如梁子湖樊口闸由于二、三级站不配套,鸭儿湖承水面积大,调蓄面积小,沟渠断面不够标准,往往内湖局部渍水严重,一级站使不上劲。应采取完善工程配套措施,疏通和开挖沟港,使其贯通畅流,这既可达到排除涝渍有利于农田地下水下降,又能在汛期调蓄一部分湖区来水。
第三,加固增高培厚湖区围堤,提高防洪调蓄能力。湖区围堤均存在高程不够,堤身单薄、渗漏、塌陷等问题。如梁子湖和大冶湖围堤分别离设计要求差3米和2米,以致在湖水猛涨,各级泵站排泄跟不上时,围堤告急,不利于防洪排涝。此外,对于湖泊上游抗洪水库工程也要予以重视,尤其是对病险水库要除险加固;湖区周围山丘也应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延长水库寿命,发挥其抗洪、蓄水效益,以削弱湖区上游洪水量和来沙量,减轻湖区洪涝压力和淤塞湖容。(www.xing528.com)
(二)退湖还田,扩大调蓄分洪区
退田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达到生态平衡是刻不容缓的重要措施。建国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本区湖水面缩小了50%以上,估算损失调蓄水量约15亿米3,由于过度围垦,造成目前新围垦区经常受淹遭灾。为此应对本区72万亩低湖田统筹安排,对地下水过高,潜育化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低湖田应尽量退田还湖,发展水产养殖业,并扩大调蓄分洪面积。按湖泊水面应占该湖承雨面积10%~15%的水面进行调整。这样做可一举数得:有利于调蓄能力的提高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大面积水产养殖的发展;有利于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为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繁荣湖区经济创造条件。
(三)科学管理、统一调度
为了有利于湖区资源开发、农业发展和湖泊调蓄作用的正常发挥,必须克服湖区管理不力,调度混乱。如不讲经济效益,将出现“水旅行、电浪费、人遭殃”,汛期任意指挥调度等问题。应成立专门的管理调度机构,制定规章法则,按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及工程组合分区管理,做到河湖水系统一调度、联合运用。如黄冈地区水利部门曾提出“防洪排涝工程分区调度运用的设想”,就是根据该地区七大水系分片划区安排的。如平原湖区片,又按河、湖水系及骨干工程划分出若干防洪排涝区。按照河湖水系及区内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进行雨洪径流调节计算,并按计算结果,制订工程联合调度计划和运行方案,以达到科学管理,统一调度的目的。如赤东湖区按分区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制订了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这些都是有助于湖区治理的工程措施。这是根据各湖区不同环境条件及工程设施运行的多年经验而总结的,值得鄂东各地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