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燕山运动对地貌和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学术文集

燕山运动对地貌和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学术文集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燕山运动晚期,鉴于地壳运动的挤压应力,产生了新华夏系构造,出现了许多断陷带,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随后,喜山运动波及本区,使盆地凹陷边缘断层复活,发生褶皱和断裂。对现代河、湖地貌的形成、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这除了同地质构造有关外,也是该河段自第四纪以来普遍间歇性上升,引起河流强烈下切的结果。这不但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还常常造成湖区的渍涝灾害,这一情况本课题尤为注意。

燕山运动对地貌和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学术文集

本课题调查区位于114°22′~116°07′E,29°44′~30°50′N,即武汉市城区以东,包括新洲、黄冈浠水蕲春、广济、黄梅、武昌鄂州(含鄂城、黄州)、黄石、大冶阳新等11个县、市沿江平原湖区。

本区区域地质因处在秦岭纬向构造带、淮阳山字型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第二隆起带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故构造复杂,且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均较强烈。北部大别山受太古代—元古代大别——吕梁运动影响,形成本区最古老的一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产生的变质岩系。但中生代以来,特别是侏罗纪之后,本区受强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伴有大量酸性花岗岩浆侵入,因而形成大小不等的中酸性侵入体。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其南缘可延伸至蕲春县望天畈;广济县梅川岩体则为山字型前弧弧顶,面前弧西翼斜贯本区,连续性较好。燕山运动晚期,鉴于地壳运动的挤压应力,产生了新华夏系构造,出现了许多断陷带,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而这些断陷盆地又接受了白垩纪红色岩系的沉积。随后,喜山运动波及本区,使盆地凹陷边缘断层复活,发生褶皱和断裂。对现代河、湖地貌的形成、发育产生重大影响。本区长江南岸同样经历过燕山运动,其后期沿构造线形成了阳新近东西走向的构造盆地,同时还形成与构造线走向一致的褶皱山地。

值得注意的是,本区断裂因受淮阳山字型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两组构造的影响,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对本区长江河道的形成与发育均产生重大影响,长江水流就是在这些断裂的影响下塑造自己的河床。从汉口武穴,长江自西北向东南流去,至少有八处直角转弯,这就是近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线共同控制的结果,凡两组构造线交汇处河床一般较宽,而受线性断裂控制的河段则比较顺直狭窄。又如,存在一条自广济向西经黄石、团风直至襄樊附近的、系分割淮阳地盾和扬子准地台的深大断裂(即襄樊—广济深断裂),因此,广济县田镇附近的长江水深竟达90.5米,成为整个长江中下游最深的地方;黄石附近的长江河道也深达基面以下51米。这除了同地质构造有关外,也是该河段自第四纪以来普遍间歇性上升,引起河流强烈下切的结果。上述地质构造控制并形成长江河道基本特征,对本区长江枯水期、汛期水位变化是有很大影响的,这点与本课题关系密切。

从本区大范围看,区域地质构造确定了本区地貌与水系分布的基本轮廓。北面大别山地,山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系长江和淮河分水岭,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834米。本区长江左岸整个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中山、低山、丘陵逐级降低。顺着地势平行发育了倒水、举水、巴河、浠水、蕲水五条重要支流。鉴于河流源地广泛分布着片麻岩和花岗岩,极易遭受风化剥蚀,加以暴雨山洪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致使上述支流泥沙含量很高,许多河段的河床,现已高出两岸地面,故受洪水威胁严重。本区长江右岸西南部有幕阜山地,大致作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为1000米左右,最高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构造上属新华夏构造体系隆起带的一部分,为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山地,长江右岸整个地势是南高北低。顺着地势发育的陆水和富水,是贯穿本区南部的两大水系,其中从阳新县富池口流入长江的富水,对网湖影响较大,因而与本课题关系密切。

本区长江两岸冲积平原及其广布的湖泊地貌,系本课题重点考察、研究的对象。冲积平原的海拔高度,自新洲至黄梅为24~16米,相对高度10~15米,以新洲、黄冈、鄂城长江两岸和黄梅分路口一带分布较广,其组成物质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物。本区湖泊众多,总面积达1400多平方公里,主要是构造湖和河流壅塞湖两种类型。构造湖是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地面沿断裂构造线沉降积水形成,也有河谷沿断裂构造线下沉形成的,故称“河谷沉溺湖”。其特点是湖岸曲折,湖底较深,湖面沿构造线方向延伸。本区此类湖泊主要有梁子湖、大冶湖、网湖等,多分布在长江右岸。河流壅塞湖是由于长江天然堤的发育,大量泥沙淤塞其支流河口,使其排水受阻积水而成。本区新洲县涨渡湖、黄冈县白潭湖、浠水县望天湖和黄梅县龙感湖等,均属此类湖泊,且分布在长江左岸。其特点是靠江一方湖岸圆滑平直,靠岗一侧湖岸蜿蜒曲折,湖底远比构造湖浅。(www.xing528.com)

气候方面因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带,故平原湖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大别山对本区气候起着一定的屏障作用,使本区气温比江汉平原为高,年平均温为16~17℃,最冷月(1月)均温为2~4℃;最热月(7月)均温为28~29℃。≥10℃年活动积温为5000~5300℃,无霜期240~270天。总的来说,长江南岸的大冶、阳新和北岸的广济、黄梅比本区其他各县热量丰富一些。年降水量也受大别山的影响比江汉平原充沛,具有从西北向东南明显递增之趋势,即从1000毫米左右到1500毫米左右。本区年降水还有季节分配不均、年变率大的特点,夏季降水可达7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是省内著名的暴雨中心之一。这不但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还常常造成湖区的渍涝灾害,这一情况本课题尤为注意。

本区土壤是棕红壤与黄棕壤交错分布、逐渐过渡的地带,与本课题关系密切的乃是长江两岸平原湖区灰潮土、潮土、和水稻土这三种非地带性土壤。灰潮土系长江石灰性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旱耕土壤,呈微碱性,具石灰反应,沿着长江两岸一级阶地展布;潮土系长江支流非石灰性冲积物和部分湖积物母质上发育的旱耕土壤,多分布于湖区地势稍高部位,如黄冈南湖农场旱地,是微酸性、无石灰反应的潮土;水稻土可在本区各种母质或土壤上经长期水耕熟化过程而形成,沿本区长江两岸广泛分布。除丘陵、岗地和沿江平原水稻土外,鄂东湖区低湖田水稻土,则是本课题重点考察、研究的对象。

本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繁多,但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原生植被,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较大,屡遭破坏,所剩无几,现多为次生人工林。在残存的自然植被中,从优势种仍可反映出从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本区阔叶树种主要有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板栗、苦槠、油茶、乌桕、油桐樟、枫香等;针叶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次为杉木。从植物群落来看,常常是马尾松—杜鹃—白茅+黄背草群丛,马尾松—胡枝子—野青茅群丛,马尾松—黄荆或落叶阔叶栎类—白茅+黄背草群丛等类型。杉木林多为人工纯林,小片分布于山麓及丘陵岗地。楠竹林多局部分布于山腰或谷地。经济林木还有青茶、桑树柿子柑橘、桃、梨等。总的来说,本区自然植被不够茂密,因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受到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