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山地土壤微形态研究,对探讨本区土壤分类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能提供重要的证据。神农架山地黄褐土与鄂北、鄂西北广大地区基带黄褐土,即使发育在同一Q3黄土母质上,它们的土壤微形态特征也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山地黄褐土B层微形态中,沿孔隙壁淀积的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铁锰浓聚物明显比海拔400m以下基带黄褐土要少。这自然与不同高程的水热条件差异有关。故对神农架阳日湾黄褐土名称冠以“山地”二字,称为山地黄褐土,以区别水平地带黄褐土,这是必要的。
神农架山地黄棕壤,以其B层微形态中的各种粘粒、游离铁锰形成物等特征,作为划分该类型的依据。至于山地黄棕壤分布上限,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文章认为,它的上限为海拔1800m,但把神农架红坪林场、酒壶林场(海拔1600m)和西蒿坪团堡(海拔1150m)山地黄棕壤剖面微形态同相邻的房县南部、保康县西部山地黄棕壤形态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两县山地黄棕壤分布均未超过海拔1600m),发现神农架1600m山地黄棕壤微形态与保康望佛山横冲1550m山地黄棕壤微形态是十分接近的。而神农架海拔1800m处土壤剖面微形态和横冲药材场海拔1650m典型山地棕壤微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说明把海拔1600m定为山地黄棕壤分布上限是完全合理的。
神农架山地棕壤如前所述,若剖面中存在古红壤残遗特征,在分类时则应以土属单独划分。暗棕壤以B1层的暗棕色基质和B2层的铁锰锈斑、少量粘粒体为其特点,这是区别山地棕壤和棕色暗针叶林土,划分该土类的重要微形态特征。(www.xing528.com)
灰土在神农架高山是否存在,这是有不同看法的。据实地考察,神农架海拔3000m以上山峰,多为密闭的巴山冷杉林和高山杜鹃灌丛,并非完全是草甸植被。有人把该垂直带土壤定名为灰化草甸暗棕壤,这是不确切的。关键在于:它并不是仅有灰化作用的暗棕壤亚类,而是另一个土类——灰土。神农顶(3105.4m)棕色暗针叶林土在腐殖酸螯合淋淀作用下,土壤剖面分异明显,E(A2)层(漂灰化层或漂白层)和B1、B2层(灰化淀积层)用肉眼都能分辨。然而,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大神农架山峰(3052m)土壤薄片时,发现并无明显漂灰化层(E)。这点与四川西部冷杉林下棕色暗针叶林土相似。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制订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二稿)关于灰土的分类,现在我国要用灰土B层灰化淀积层来作为它的诊断层,而不再用灰土E(A2)层作为其诊断层[6]。对大神农架山顶土壤B1、B2层进行微形态研究发现,这两层均有大量红棕色腐殖质与铁锰锈斑凝结的胶膜,它显然是灰化淀积层的重要形态诊断特征,并且是本文断定在神农架3000m以上顶峰存在灰土的主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