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山地的基带土壤是地带性黄壤(分布于海拔600m以下),其上为山地黄壤。山地黄壤典型剖面在万县大垭口林场,海拔1190m坡地,成土母质为三叠系长石石英砂岩残坡积物,植被有马尾松、杉木、映山红和铁芒箕等。土壤剖面特征如下:
A 0~33cm,暗棕,中壤土,团粒状结构,疏松,多量根系,pH值4.2。
B1 33~50cm,黄色,重壤土,核状结构,稍紧实,少量根系,pH值4.0。
B2 50~70cm,红黄,重壤至中壤土,块状结构,紧实,少量根系,pH值4.0。
BC 70~90cm,黄色,轻壤土,块状结构,紧实,少量根系,pH值4.0。
各层微形态特征是:(www.xing528.com)
A层土壤基质在透射光下呈淡黄棕(10YR7/6),由大量微团聚体构成团粒状结构,含碳化(黑色)和半碳化(褐色)植物残体,细胞构造明显(照片1)。腐殖化植物残体也不少,但细胞构造已不明显,呈棕黑或暗棕(7.5YR3/4)。此外,还有絮凝状腐殖质与矿物组成的其他土壤形成物。
B1层基质呈黄色(2.5Y8/6),系水化氧化铁浸染基质。细块状微结构中有不规则的堆集孔隙。矿物颗粒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等,有些长石、云母已经铁质化。由残积粘化作用形成的光性风化粘粒体均匀分布于基质中,在单偏光下呈亮黄棕,比周围基质鲜艳。在正交偏光下具高双折射率,旋转载物台时有黑色消光带掠过[1]。另外,B1层的铁质凝团十分清楚(照片2),在透射光下呈暗棕红(2.5YR4/8),在斜反射光下呈红棕(5YR5/8)。
B2层与B1层基质色调相似。B2层基质具斑晶骨骼,嵌埋状垒结微结构。矿物颗粒主要是棱角形石英、长石等(照片3),有些矿物已经铁质化,其黑褐色表面周围有金黄色风化粘粒。B2层亦含浑圆形铁质凝团,其在单偏光下呈暗棕,正交偏光呈全黑色。
BC层和B2层的微形态特征基本相似,仅原生矿物颗粒比B2层的要大而多。
由上可见,1.B层土壤基质色调为水化氧化铁浸染的黄色。层中含大量粘粒、铁质凝团,这表明海拔1190m处土壤带仍在进行着黄壤化成土过程,因而川东山地黄壤的垂直分布至少达到海拔1100多米;2.A层出现各种形态的植物残体和良好的团粒状结构,这表明山地黄壤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土层具有一定的自然肥力;3.与发育在同一高度灰岩上的山地黄壤相比,发育在砂岩上的山地黄壤pH值较低,呈酸性化,质地较轻,B层中的粘粒含量亦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