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东山地土壤微形态的特征与环境生态

川东山地土壤微形态的特征与环境生态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区的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东部与大巴山断褶带南部。本区的第四纪间歇性地壳上升运动对地貌发育和土壤的形成、分布均产生较大影响。川东的山地土壤就是在上述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1982年5—6月在川东山地土壤野外考察过程中,共采集13个典型剖面的分层样品。

川东山地土壤微形态的特征与环境生态

* 作者:郑泽厚。

原载《山地研究》1986年6月(第4卷第2期)P.125—130.

成文过程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曹升赓副研究员热情指导;湖北省区域地质测量队李兴尧同志协助对土壤微形态进行显微照相,谨此向他们深表谢忱!参加川东土壤考察的还有李景锟、刘逸浓、文启愚、向斗敏、曾连茂、贺建群、黄祥康和吴有正等老师。

文中的川东,仅指四川长江北岸的万县地区,涉及万县、开县、云阳奉节、巫溪和巫山等7个县市的管辖区,位于108°20′~110°00′E,30°49′~31°41′N。

本区的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东部与大巴山断褶带南部。区内有多条北东东,北北东向隔挡式褶皱带。背斜一般由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巴东组钙质泥岩、碎屑岩和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向斜主要由侏罗系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蓬莱镇组砂泥岩构成。区内地貌分区属盆东平行岭谷区北部、大巴山中山区南部和巫山中山区西部。显然,地形深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灰岩分布较广,岩溶地貌较发育。本区的第四纪间歇性地壳上升运动对地貌发育和土壤的形成、分布均产生较大影响。(www.xing528.com)

本区的气候生物条件有明显的垂直分异。海拔较低的平坝及河谷山麓地带,是亚热带湿热气候;年均温17℃~19℃,≥10℃积温5500℃~6000℃,年降水量1100~1300mm。随着地形升高,热量减少,降水增多。海拔1500~2100m地带,年均温7℃~10℃,≥10℃积温2000℃~3400℃,年降水量1400~2000mm。与水热条件相适应的植被亦随之变化。在山麓黄壤基带上,生长着偏湿性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升高,气候变化,相继出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川东的山地土壤就是在上述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1982年5—6月在川东山地土壤野外考察过程中,共采集13个典型剖面的分层(计47层)样品。

土壤微形态的室内分析步骤是,先将供试土样用过氧苯甲酰作催化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丙酮混合液浸渍,经自然挥发和减压抽气灌胶,再送进烘箱逐渐升温(不超过80℃)进行热固化[1],最后将固结土样磨成0.03mm厚的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土壤薄片时,取相同光照、亮度和放大倍数,用华中农学院编制的门赛尔比色卡作颜色测定,并进行其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