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早更新世以来,神农架穹窿的拱曲隆起是很活跃的。随着地势升高,气候与植被的变化,山地土壤也发生了明显的垂直分异。据笔者考察,神农架山地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是:海拔800m以下为黄褐土,800~1600m为山地黄棕壤,1600~2200m为山地棕壤,2200~3000m为山地暗棕壤,3000m至顶峰3105.4m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3]。
通过对上述各类土壤典型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各类土壤随着地势升高,其化学性质具有如下变化趋势:黄褐土、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针叶林土B层的pH(H2O)值分别为7.60、6.10、5.76、5.62、4.96,呈递减与土壤变酸趋势;表层有机质含量(%)依次为1.42、2.05、4.89、7.73、15.43,呈递增趋势;B层交换性盐基总量(毫克当量/100克土)依次为16.39、3.77、4.70、1.00、5.28,盐基饱和度(%)分别为100、47.9、41.6、9.5、23.8,该两项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这是随地势升高,年降水量从700多mm增加到2000多mm,引起土壤淋溶及脱盐基作用逐步增强的结果。
神农架山地土壤矿物质组成、粘粒矿物组合与含量亦随地势升高发生显著变化。海拔由低至高上述各类土壤表层<0.01mm颗粒含量(%)分别为64.2、45.2、43.2、33.8、38.1;<0.001mm粘粒含量(%)分别为24.1、12.4、8.3、7.5、6.9。两种粒径含量基本上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反应土壤质地由粘重变轻之趋势。这无疑与高山气温降低,化学风化减弱,降水量升高,淋溶作用加强有关。对各类土壤B层粘粒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是:黄褐土的粘土矿物主要有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和蛭石;山地黄棕壤有蛭石、水云母和高岭石,反映蛭石增多趋势;山地棕壤出现较多绿泥石,亦有水云母,仍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山地暗棕壤有蒙脱石、水云母等,因脱钾作用加强,有蒙脱石增多之趋势;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以蛭石、水云母和高岭石为主,在B1层出现高岭石,表明在强酸性(pH值为3.86)土壤环境中,2:1型粘土矿物可向1∶1型转变[3]。以上说明,地形抬升对粘粒矿物也发生了影响。(www.xing528.com)
新构造运动使本区进入一个新的侵蚀堆积旋回,河流已经历经数次冲淤变化,神农架坡地与谷区土壤均受到很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坡地土壤侵蚀加剧,使之常处于粗骨性幼年土壤阶段;另一方面大量坡积洪积物将阶地上土壤掩埋,使其成为埋藏的古土壤。笔者在青阳河海拔930m的二级阶地地层中发现,有被坡积物覆盖的、约1m厚黑色淤泥层,含半腐解植物纤维,这显然是古草甸沼泽土。该阶地上还有被埋藏的古黄棕壤,连同母质上更新统黄土总厚约5m,其结构面上覆以大量铁锰胶膜。上述表明,由新构造运动带来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使本区土壤分布发生较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